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七版:临证
 上一版    下一版  
李振华辨治消化性溃疡
冠心病患者的中医诊疗分析
艾灸治疗虚寒性胃脘痛
半夏泻心汤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
1
11 1 2024年11月26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艾灸治疗虚寒性胃脘痛
 


□李航  文/图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因为疼痛部位靠近心窝处,古人也称之为“心痛”“心下痛”等。其发生通常与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脾胃虚弱等因素有关。
  寒性胃痛可以分为寒邪犯胃和脾胃虚寒两个证型。寒邪犯胃时,上腹胃脘部会突然疼痛,疼痛较为剧烈,饥饿时疼痛减轻,进食后疼痛加重,遇温则疼痛减轻,遇寒则疼痛加剧,患者恶寒喜暖,口不渴,喜欢热饮,或伴有恶寒症状,舌苔薄白,脉象弦紧。
  脾胃虚寒时,上腹胃脘部疼痛隐隐,疼痛部位喜按压,空腹时疼痛明显,进食后疼痛减轻,泛清水,喜温,大便稀溏,精神疲惫,或手足不温,舌淡苔白,脉象虚弱或迟缓。
艾灸疗法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脐中上4寸(此为同身寸,下同),前正中线上。
    神阙穴在脐中部,即脐中央。
    足三里穴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处。
  具体操作时,患者取坐卧位或半卧位,将艾条点燃后,与皮肤保持2厘米~3厘米的垂直距离,每个穴位灸10分钟~15分钟,以局部施灸皮肤温热而无灼痛感为宜,以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注意事项
  1.单次施灸时间不可过长,以防烫伤皮肤。
  2.施灸时,要注意避开易燃物品,以防起火。
  3.艾灸后可以饮用热水,避免饮用凉水。
  4.注意保暖。
  5.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可用食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温度,确保既不烫伤皮肤,又能达到治疗目的。
适应证
  艾灸疗法适用于寒证、瘀证,禁止用于虚热证。患者在施灸前应由专业医生辨清体质或明确诊断,避免盲目自行施灸。若出现口干、咽痛、大便干结、尿色深黄等症状,患者应减少艾灸时间。
  若出现不明原因的胃痛,或症状无法缓解甚至加剧,或伴有呕吐、腹泻、黑便等严重症状,患者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查明病因,进行对症治疗,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鹤壁市中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