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基层视角·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七版:乡医课堂
PDF版查看  第八版:卫生文化
PDF版查看  第九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一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二版:健康促进
 
第四版:天使之声
 上一版    下一版  
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个案护理
加强人文关怀 做有温度的护理人
一种多功能装配式临床护理推车
1
11 1 2024年10月17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个案护理
 

□王 钰

   股骨转子间骨折为低能量或非暴力骨折,常见于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约占老年髋部骨折的50%。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表现:受伤后,转子区出现疼痛、肿胀、下肢活动受限,检查发现转子间压痛,下肢外旋畸形明显,可达90度,有轴向叩击痛,测量可发现下肢短缩。有骨折病史人群的再发骨折率会明显偏高。再发骨折会明显降低老年人的机体功能和生活质量,增加致残率、病死率。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由于合并基础疾病较多,自身耐受力、恢复能力均有所降低,因此骨折术后的恢复时间长,不利于预后。
    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除了针对性治疗,还可紧密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与身心状态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改善其预后。有效的护理对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本文对一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具体如下。

病例分析

   一名75岁的女性患者以“外伤后左髋部肿痛、活动受限4天”为主诉住院。几天前,患者自己在家滑倒摔伤,导致左髋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伤后无昏迷,无头晕,无恶心、呕吐等症状,未予重视,休息及口服跌打片等药物治疗后不缓解,到乡镇卫生院行DR(数字X线摄影)检查。检查结果提示:左侧股骨颈骨折,右侧股骨颈陈旧性骨折。为求进一步治疗,该患者来到我院,门诊以“左侧股骨转子间骨折”收入我科。
    入院以来,该患者神志清,精神差,饮食差,小便尚可,大便未排。患者诉说患高血压20余年,口服“吲达帕胺片、利血平”药物治疗,控制欠佳;患心脏病20余年,规律口服“冠心胶囊”;无糖尿病等病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无输血史。患者发育正常,神志清,查体时较配合;左髋部肿胀,短缩外旋畸形,周围压痛明显,可触及骨擦感,纵向叩击痛为阳性,左髋关节活动受限;右髋部短缩外旋畸形,右髋关节活动受限。

护理措施

   病情评估
    评估患者的认知状况及心理状态,以此为基础,为患者制订个性化的认知教育计划及心理护理策略。同时,深入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教育背景及性格特点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评估的内容主要有压力性损伤评估、跌倒损伤评估、VTE(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分和自理能力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制订健康宣教方案。
    在术前访视阶段,护理人员应认真地倾听患者的感受,对存在明显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的患者,主动进行沟通,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慰藉,协助他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心理辅导,以满足其心理需求。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作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心理干预措施,帮助患者缓解负面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倾听其心声,了解其需求,与患者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这种信任关系有助于患者敞开心扉,更好地接受心理干预。对于患者的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通过鼓励、安慰等方式,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恐惧等情绪。针对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知,护理人员应进行耐心的解释和疏导。通过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成功案例等,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疾病观和康复观。护理人员还应教授患者一些简单的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减轻身体疼痛。此外,护理人员还应鼓励患者家属参与患者的心理护理过程,共同为患者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氛围。家属的支持和关爱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术中护理
    在手术期间,护理人员应严密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当患者体温下降较为明显时,分析患者体温变化的原因,做好非术区保温护理。准备充气式升温毯,将升温毯的温度调节在37摄氏度~40摄氏度之间。术中,护理人员应动态调节手术室的温度和湿度,将手术室的温度控制在21摄氏度~24摄氏度,相对湿度在55%~60%之间。针对术中输液及血液制品需提前加热的情况,手术结束前可适当将室温调高。同时,护理人员在术中应做好麻醉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等变化情况,并根据患者的情况,适当减少输液量,维持患者正常的心排血量。根据患者的情况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等,保证患者血管张力正常。监测患者的血氧变化,当血氧出现异常,及时调整给氧情况,保证重要脏器供氧正常。

   疼痛护理
    使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这是一种用于评估疼痛程度的简单直观的评分方法。它通过对受访者的状况进行量化分析,从而帮助医生准确了解患者的感受。对评分1分~3分者,通过聊天、听音乐等,可以帮助他们转移注意力,减轻疼痛感;对4分~6分者,在转移注意力的基础上增加冰敷、按摩等,可以帮助他们缓解疼痛感;针对7分~10分者,需要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进行镇痛干预。

   康复护理
    术后,评估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根据不同的恢复阶段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术后2天~7天,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进行双上肢及健侧下肢的全范围关节活动和功能锻炼,练习在床上大小便,术中、术后体位配合,深呼吸,咳嗽、咯痰方法,以及做扩胸运动。术后7天,结合患者的疼痛程度及身心状态进行恢复锻炼。术后2天~7天,应指导患者开展无重力的膝盖伸展/弯曲锻炼,并于无疼痛下进行低负荷的主动活动。

   饮食护理
    给予患者低盐、低脂饮食,即在日常饮食中减少盐分和脂肪的摄入量。其核心在于通过调整饮食结构,降低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的发病风险。盐分摄入过多会导致体内钠离子含量升高,进而引起血管平滑肌细胞肿胀、管腔变细、血管阻力增加,最终导致血压升高。而脂肪,尤其是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过量摄入则会增加血液中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低盐、低脂饮食,能促进身体新陈代谢,改善肝肾功能,提高身体免疫力。此外,低盐、低脂饮食还有助于降低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的发病风险。对于患者而言,在饮食中应尽量选择新鲜的蔬菜、水果、鱼类等富含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避免或减少加工食品、快餐、油炸食品等高盐、高脂食物的摄入。另外,还应采用蒸、煮、炖等健康烹饪方式。同时,在烹饪过程中,可以使用低钠盐或天然调味料如醋等来调味。此外,应制订科学合理的膳食计划,确保每餐都有足够的蔬菜、适量的肉类和主食。同时,注意控制食物的总热量和营养成分比例,避免过量摄入。

   预防并发症
    对于卧床患者来说,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与压疮的预防工作尤为重要,它们不仅关乎患者的生命质量与康复进程,更是衡量医疗护理水平的重要标尺。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多发生于长期卧床、手术后或患有慢性病的患者中。其形成原因复杂,但主要与静脉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及血管壁损伤等因素有关。对于卧床患者,定期翻身是预防的关键措施之一。通过改变体位,可以促进下肢静脉的血液循环,减少血液淤积。一般建议每两小时翻身一次,并使用软垫或气垫床,以减少对局部皮肤的压迫。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进行主动或被动的下肢运动,如踝关节的屈伸、膝关节的抬高等。这些动作均能有效促进下肢静脉的回流。对于无法自主活动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协助其完成。另外,还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抗凝药物如肝素、华法林等,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血栓形成,但需要注意药物的剂量与使用时间,以免引发出血等情况。
    压力性损伤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的皮肤及皮下组织坏死。护理人员应定期为患者擦洗身体,保持皮肤清洁,同时,保持床单的干燥与平整,避免潮湿环境对皮肤造成刺激。对于易出汗的部位,如腋下、腹股沟等,护理人员可使用爽身粉或吸湿垫,以保持局部干燥。预防性使用气垫床、软垫等辅助工具,减轻患者身体对床面的压力。同时,定期为患者翻身、更换体位,避免同一部位长时间受压。对于骨突部位,如骶尾部、足跟等,可使用减压垫或海绵垫进行保护。

总结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生理机能逐渐衰退,老年人骨质疏松高发。因此,老年人在下肢突然扭转、跌倒等外力作用下的骨折风险显著增加。据统计,老年人中因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占所有骨折的大部分。股骨转子间骨折不仅会给患者带来剧烈的疼痛,让其行动不便,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对于老年人来说非常重要。
 (作者供职于许昌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