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特别报道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杏林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PDF版查看  第九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版:妇幼健康
PDF版查看  第十一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二版:健康促进
 
第六版:杏林
 上一版    下一版  
中医医院要体现中医的特色和优势
从药理分析看“对药”治疗痛证的规律
腕踝针在耳鼻喉科的应用思路
全国名中医崔公让认为糖尿病足初期首选热熨法
1
11 1 2024年9月24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从药理分析看“对药”治疗痛证的规律
 

□亓国锋

韦绪性是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床经验丰富,擅长运用“对药”分期论治痛证。笔者有幸作为学术继承人,跟随韦绪性老师学习中医药理论知识与辨治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笔者深感,侍诊时除了勤奋学习外,还应掌握诊治疾病的要点,能够紧跟老师的节奏、思路等。现将韦绪性诊治痛证的经验撷要如下。
“对药”又称药对,是中医临证常用的相对固定的两味中药的配伍组合,也是中药配伍的基本形式。“对药”的组成有一定的规律,如寒热相配、升降相伍、散收相合、动静合用及相互协助增强药力等。历代医学家都很重视“对药”的运用,比如医圣张仲景创立的经方中,约有40首方剂由两味药组成,可见“对药”之重要。本文所介绍之“对药”,皆为临床所验证。

栀子、淡豆豉

单味功用
栀子味苦,性寒,入心经、肝经、肺经、胃经、三焦经,本品生用泻火,炒黑止血,姜汁炒止呕。它既能清泻三焦之火而除烦,治疗肝热目赤肿痛等症;还能清利湿热,治疗湿热黄疸、疼痛、发热、纳呆、尿频色黄等症;兼予凉血止血,治疗血热妄行所致的吐血、衄血、尿血等症。
淡豆豉味辛、甘、微苦,性平,入肺经、脾经,既能发散表邪,透邪外达,用于治疗感冒、发热等症;又能散郁清热除烦,用于治疗热病后期的余热未尽、胸中烦闷、虚烦不眠等症。
配伍功用
栀子色赤入心,苦寒清降,通利下行,善导心肺三焦之热下行而利小便,有良好的清热除烦、解毒除湿之功。本品炒后入药,既能走血分以清血分之热,又能出于气分,以清气分之热,可谓气血两清;淡豆豉色黑,能发汗开腠理,宣透表邪,散郁除烦。栀子偏于清,淡豆豉偏于解,二药伍用,一清一解,发汗解肌,宣透表邪,清泄里热,解郁除烦甚妙。
用量用法
栀子3克~10克,淡豆豉10克~30克,水煎服。栀子清热解毒宜生用,凉血止血宜炒用。
用药心得
栀子、淡豆豉伍用,出自《伤寒论》栀子豉汤,用于治疗伤寒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心中懊恼。临床常用于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所出现的心烦不得眠等,并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舌象、脉象,权衡郁热在气在血的主次,而决定二药的剂量。
(作者供职于安阳职业技术学院,本文由全国名老中医韦绪性指导)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