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特别报道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中医药周刊·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中医药周刊·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中医药周刊·杏林
 
第六版:中医药周刊·视界
 上一版    下一版  
中医学中的五行学说(下)
从药理分析看“对药”治疗痛证的规律
中药贴敷涌泉穴的内病外治思路
浅谈胆囊炎的辨证论治
征 稿
1
11 1 2024年9月3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中医学中的五行学说(下)
 


□张良

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以木、火、土、金、水5种物质的运动变化来阐释自然界以及人体规律的一种学说。“五”,指木、火、土、金、水5种物质;“行”,指运动变化;“五行”,指木、火、土、金、水5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五行学说,不仅阐释了自然界的发展、运动、变化的规律,而且阐述了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发展、运动、变化的规律。五行学说把人体和自然界有机结合在了一起,做到了真正的“天人相应”。研究五行学说,主要目的是研究如何利用五行学说解释疾病、诊断疾病、治疗疾病、预防疾病,为人们所用。
五脏之间的相克
如果人体的某一个脏器的脏气过盛,就会过度地克制他所克之脏,导致所克之脏的脏气衰弱,即木(肝)乘土(脾)、土(脾)乘水(肾)、水(肾)乘火(心)、火(心)乘金(肺)、金(肺)乘木(肝)。
如果人体的某一个脏器的脏气不及,也就是过衰,也会被他所不胜之脏过度地克制,即木(肝)虚金(肺)乘、金(肺)虚火(心)乘、火(心)虚水(肾)乘、水(肾)虚土(脾)乘、土(脾)虚木(肝)乘。这是病理状态下,克制太过导致的相乘。
五脏之间的反克
在异常的病理状态下,还有一个反克的现象,也就是五脏之间相克的顺序被反转了。
如果某一个脏器的脏气太过强盛,如肝气过盛,按正常的相克顺序,本来是金(肺)克木(肝),但是由于木(肝)之气太过强盛,导致木(肝)反克金(肺),即木(肝)侮金(肺)。以此类推,便有金(肺)侮火(心)、火(心)侮水(肾)、水(肾)侮土(脾)、土(脾)侮木(肝)等。
如果某一个脏器的脏气太过虚衰,即不及,亦会被侮。如金(肺)虚衰,在病理状态下,即使木(肝)之气不强盛,亦可导致虚衰的金(肺)被木(肝)之气反克,即被侮,也就是金(肺)虚木(肝)侮。以此类推,即有火(心)虚金(肺)侮、水(肾)虚火(心)侮、土(脾)虚水(肾)侮、木(肝)虚土(脾)侮等。
这就好比甲、乙双方打架。甲、乙双方势均力敌,你打我一拳,我踢你一脚,双方你来我往,互有胜负,最终打成了平手。这就叫“相生”“相克”。如果,甲经常欺负乙,但是没有把乙打得太惨,这是常态。但是这次甲把乙打惨了,打得太过分了,这就叫“相乘”。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要么是甲太强大,叫作“甲乘乙”;要么是乙太弱小,叫作“乙虚甲乘”。如果,甲欺负乙是常态,但是乙突然强大了起来,当甲打乙的时候,不仅没有打败乙方,甲反而被乙打败打残了,叫作“乙侮甲”;或者说,乙的实力并没有变化,而甲突然间实力大跌,当甲乙双方对阵的时候,甲被乙反杀了,叫作“甲虚乙侮”。
五行与五脏的对应
自然界中的木、火、土、金、水等五行,与人体的肝脏、心脏、脾脏、肺脏、肾脏相对应。
因为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性喜条达而恶抑郁,主疏泄,与自然界中木的功能属性相类似,所以把肝归属于木。
因为心主血脉,具有温煦的作用,与自然界中的火的功能属性相类似,所以把心归属于火。
因为脾主运化,气血生化之源,为后天之本,与自然界中的土的功能属性相类似,所以把脾归属于土。
因为肺主气,司呼吸,通调水道,主制节,主宣发、肃降等,与自然界中的金的功能属性相似,所以把肺归属于金。
因为肾藏精,主生殖、生长、发育,为先天之本,主水,与自然界中的水的功能属性相似,所以把肾归属于水。
五脏之间的生克
由于五行之间具有相生相克的关系,那么五脏之间亦具有生克关系。即肝生心,心生脾,脾生肺,肺生肾,肾生肝;肝克脾,脾克肾,肾克心,心克肺,肺克肝。五脏之间的生克关系,主要指的是他们在某一个功能方面,具有相互滋生、相互克制的关系。例如,“肝藏血”的功能正常,有助于“心主血脉”的正常运行;“心阳的温煦”之功,有助于“脾主运化”的功能正常运行;“脾主运化”的功能旺盛,有助于“肺主气”的功能正常;“肺主肃降”的功能正常,有助于“肾主纳气”的功能正常发挥;“肾藏精,肝藏血”,肾所藏之精,可以化生肝血。同时,“肝主疏泄”的功能异常,横逆犯脾,影响“脾主运化”之功能;土(脾)的功能正常,能制约水(肾),不致水(肾)泛滥;水(肾)能够制约火(心),不致心阳过亢,心肾不交;火(心)能制约金(肺),可以抑制肺气清肃太过;肺的清肃之功,可以抑制肝阳上亢。
相生关系的治疗方法
在治疗疾病的时候,根据五脏之间的相生关系,衍生了很多经典的治疗方法。
案例1. 某患者,出现头晕目眩、眼干目涩、耳鸣、两颧潮红、五心烦热、腰膝酸软等症状,分析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之证,这是由于水(肾)生木(肝)。因此,在临床治疗时,就可以用滋养肾阴的方法补肝阴不足,从而抑制肝阳上亢。此谓“滋水涵木法”。杞菊地黄丸、一贯煎、镇肝熄风汤等便是其代表方剂。
案例2. 某患者,出现双下肢水肿,伴畏寒肢冷、纳呆、便溏等症状,分析为脾肾阳衰、水液泛滥之证,这是由于肾阳(命门之火)不能温煦脾阳,导致脾阳不振。因此,在临床治疗的时候,多采用温肾健脾之法来治疗水液之泛滥。此谓“益火补土法”。真武汤、金匮肾气丸等便是其代表方剂。
案例3. 某患者,出现干咳无痰、咯血、声音嘶哑、骨蒸潮热、盗汗、腰膝酸软等症状,分析为肺肾阴虚所致,由于肺阴亏虚,不能滋养肾阴所致。因此,在临床治疗的时候,多采用滋肺益肾之法。此谓“金水相生法”。百合固金汤便是其代表方剂。
案例4. 某患者,出现久咳不愈、少气乏力、纳呆、便溏等症状,分析久咳不愈,导致的肺脾气虚。因此,在临床治疗时,大多采用健脾益气之法,来补益肺气之不足。此谓“培土生金法”。补中益气汤便是其代表方剂。
相克关系的治疗方法
在治疗疾病的时候,根据五脏之间相克的关系,亦衍生了很多经典的治疗方法。
案例1. 某患者,生气后出现两胁、胃脘撑胀,恶心、呃逆、纳呆、便溏等症状,分析为脾胃虚弱,木(肝)之气横逆犯之所致。因此,在临床治疗的时候,采用疏肝健脾的方法。此谓“抑木扶土法”。其代表方剂是痛泻要方。
案例2. 某患者,症见纳呆、浑身乏力、泄泻等症状,分析为脾胃虚弱、水湿停聚所致。因此,在临床治疗的时候,采用健脾之法来治疗水湿停聚之证。此谓“培土制水法”。其代表方剂是参苓白术散。
案例3. 某患者,症见胁痛、口苦、咽干,咳嗽、咯痰量少、痰中带血等症状,分析为肝火亢盛,灼伤金(肺),导致“木火刑金”之证。因此,采用清肃肺气,以抑制木(肝)亢盛的治疗方法。此谓“佐金平木法”。其代表方剂是黛蛤散。
案例4. 某患者,症见心烦不宁、失眠多梦、腰膝酸软、遗精盗汗等症状,分析为肾阴不足,火(心)亢盛,水火失济,心肾不交所致。因此,在临床治疗的时候,采用了泻火(心)、滋肾阴的方法。此谓“泻南补北法”。其代表方剂是黄连阿胶汤。
理论是用来指导实践的,而实践反过来也在不断充实理论、完善理论。这才推动了中医药学的发展、进步。但是,我们在预防疾病、治疗疾病的过程中,绝对不能生搬硬套,一定要运用整体观念,认真分析每一位患者的病因、病机,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方能奏效。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南召县中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