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侯少飞 通讯员李晓东)8月23日,记者从周口市“健康中国 中风识别”行动启动大会上了解到,周口市启动“健康中国 中风识别”行动,并对该行动进行部署,旨在不断提升群众对脑卒中的防病意识和识别能力,重点普及急性脑卒中识别和规范救治,有效预防和控制脑卒中高危因素、降低脑卒中发病率及致残率。 据了解,脑卒中是我国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和死亡率较高的疾病,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80%以上,静脉溶栓是有效治疗脑卒中的方法之一。但目前我国脑卒中患者的溶栓率不到10%,主要原因是早期识别率低。因此,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联合中国卒中专科联盟等相关单位和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发起“健康中国 中风识别”行动,旨在推广脑卒中“识别+行动”工作机制,动员区域内社会各界力量,让更多群众具备脑卒中识别能力,建全区域内脑卒中“防治管康”网络体系,为区域内群众提供高质量的脑卒中诊疗服务。 “健康中国 中风识别”行动是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具体行动,是解决群众脑卒中疾患的惠民工程、救命工程,是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举措,对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减轻疾病造成的家庭经济负担,防止或减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具有重要意义。 授课环节,授课专家以《脑卒中早期识别转运暨脑卒中哨点哨所吹哨人培训》《基层脑卒中救治单元建设与分级诊疗》《脑卒中危险因素管理与防范》为题,与参会者分享日常诊疗课题。 参会者说,专家的授课内容丰富、实用性强,为计划建设基层脑卒中救治单元的单位提供了经验,为加强医疗机构之间的协同合作,构建高效、规范的脑卒中救治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对进一步提高公众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具有很好的指导性。在今后的工作中,他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扎实的作风投入工作。 周口市脑卒中防治中心、质量控制中心主任毛国璋说,在今后的工作中,希望县、乡两级医务工作者进一步提升对脑卒中的早期识别与救治能力,不断优化流程,倾力筑实基层脑卒中哨点医院和吹哨人技能,逐步形成县域脑卒中救治“千条线,一张网”的工作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