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热源系统安全管理指南 5.5.2 维修要求 5.5.2.1 机组设备维修宜由专业厂家进行维修。 5.5.2.2 设备维修前应确保现场安全具备维修条件。 5.5.2.3 设备的维修应按设备厂家维修操作步骤及要求进行。 5.5.2.4 维修完毕后现场应清理干净。 5.5.3 巡视维护 5.5.3.1 应每日检查各类阀门、排气阀、安全阀等有无泄漏,开关是否灵活,填料是否饱满,调节阀、平衡阀和自力式流量控制阀设定值是否准确。 5.5.3.2 应每周检查热量表、热分配表、恒温阀、智能热量控制阀等热计量控制装置的完好程度,并校对。 5.5.3.3 应每月检查机组及其附件保温外壳是否完整、有无缺损,以及保温性能完好程度。 5.5.3.4 自控系统应定期进行检测,相关传感器应准确、灵敏。 5.5.3.5 相关辅助设备应运行完好无故障。 5.6 太阳能集热系统 5.6.1 一般要求 5.6.1.1 新建建筑应用太阳能供热采暖技术应遵循被动技术优先、主动系统优化的原则。 5.6.1.2 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应采取防冻和防过热措施。 5.6.1.3 太阳能集热系统应根据建设地区和使用条件采取防冻、防过热、防雹、防风、抗震、防雷和安全用电等技术措施。 5.6.1.4 建筑物上安装太阳能集热系统不得降低相邻建筑物的日照标准。 5.6.1.5 太阳能集热系统施工安装不得破坏建筑物的结构、屋面、地面防水和附属设施,不得削弱建筑物承受荷载能力。 5.6.1.6 太阳能集热系统管道及保温材料应选用耐腐蚀、与传热工质相容、可耐受系统最高工作温度且安装连接方便可靠的管材和材料。 5.6.1.7 太阳能集热系统应安装防过热安全阀,其安装位置应保证泄压时排出的高温蒸汽、高温热水不致危及周围人员,并应配置相应的安全措施。防过热安全阀设定的开启压力与系统可耐受的最高工作温度对应的饱和蒸汽压力一致。 5.6.2 运行要求 5.6.2.1 应对太阳能集热系统的运行和安全性进行定期检查。 5.6.2.2 应对安装在墙面处的太阳能集热器定期进行其防护设施的维修和检修。 5.6.2.3 应在进入冬季前检查防冻性能的安全性。 5.6.2.4 应定期检查太阳能集热系统的防雷接地设施。 5.6.2.5 应定期检查太阳能集热系统与基础的连接牢固性。 5.6.2.6 应定期检查辅助能源装置以及相应管路系统的安全性。 5.6.2.7 应避免太阳能集热器在运行过程中发生长期空晒和闷晒现象。 5.6.2.8 应避免太阳能集热器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液态传热工质冻结现象。 5.6.2.9 夏季空调供暖系统停止运行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太阳能集热系统过热、串水。 5.6.3 集热器系统维护要求 5.6.3.1 太阳能集热器应每年进行全面检查,应定期清扫或冲洗集热器表面的灰尘。 5.6.3.2 应定期除去真空管中的水垢。 5.6.3.3 应定期检查真空管集热器不被损坏,并应避免硬物冲击。 5.6.3.4 应定期检查真空管集热器不发生泄漏,并应避免漏水现象发生。 5.6.3.5 如果发生空晒现象,真空管不应立即上冷水。 5.6.4 储热系统维护要求 5.6.4.1 应定期检查储热水箱的密封性;发现破损时,应及时修补。 5.6.4.2 应定期检查储热水箱的保温层;发现破损时,应及时修补。 5.6.4.3 应定期检查储热水箱的补水阀、安全阀、液位控制器和排气装置,确保正常工作,并应防止空气进入系统。 5.6.4.4 应定期检查是否有异物进入储热水箱,防止循环管道被堵塞。 5.6.4.5 应定期清除储热水箱内的水垢。 5.6.5 管路系统维护要求 5.6.5.1 管道保温层和表面防潮层不应破损或脱落。 5.6.5.2 系统管道应通畅并应定期冲洗整个系统。 5.6.5.3 阀门应清洁;螺杆与螺母不应磨损。 5.6.5.4 被动动作的阀门应定期转动手轮或者手柄,防止阀门生锈咬死。 5.6.5.5 自动动作的阀门应经常检查,确保其正常工作。 5.6.5.6 电力驱动的阀门,除阀体的维护保养外,还应特别加强对电控元器件和线路的维护保养。 5.6.5.7 管路系统的支撑构件,包括支吊架和管箍等运行中出现断裂、变形、松动、脱落和锈蚀应采取更换、补加、重新加固、补刷油漆等相应的措施。 5.6.6 控制系统维护要求 5.6.6.1 控制系统中的仪表指(显)示应正确,其误差应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5.6.6.2 控制系统执行元件的运行应正常,控制系统的供电电源应合适。 5.6.6.3 控制系统应正确送入设定值。 5.6.6.4 执行器外壳不应破损,且与之相连的连接不应损坏、老化,连接点不应有松动、腐蚀,执行器与阀门、阀芯连接的连杆不应锈蚀、弯曲。 (内容由河南省卫生健康委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