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一附院河医院区“重启” 首日接诊量超8000人次
本报讯 (记者常 娟)7月26日8时,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郑大一附院)河医院区门急诊、发热门诊“重启”。不到7时,已有患者陆续进入门诊大厅。截至17时,接诊量达8516人次。 记者看到,为了让患者有更好的就医体验,该院在每个诊室都准备了冰块和风扇用于防暑降温,同时有300个志愿者为患者提供导诊、饮用水等服务。 当天,为防止出现电力供应不足等状况,该院准备了两套方案,除了可以使用信息化的窗口,传统人工挂号、收费、开处方等也同步开启。 该院院长刘章锁说,目前郑大一附院河医院区整体运行通畅,整个运行过程中,没有出现严重拥堵情况。灾难之前3个院区周一门诊量达3万人次,河医院区1.5万~2万人次。当天开诊是按照原就诊人次3000人来准备的。 除了坚守东院区、惠济院区岗位的,该院其他人员全部集中到河医院区全力保障就诊。就诊时需要CT检查、鼻腔镜等大功率检查或住院的,可以转到东院区、惠济院区,目前两个院区可以满足患者大型检查及住院需求。 按照医院安排,郑大一附院河医院区“重启”后,逐渐启用的诊疗区域将继续加紧进行复工复产准备,满足重启条件的诊疗区域达标一个、启用一个,最终实现全院全面正常提供诊疗服务。河医院区门诊坐诊专家不变,原诊室、坐诊时间不变。 在河医院区“重启”前12小时,记者在院区内进行了实地探访。在位于郑州市建设路1号的医院大门口,显示屏上闪亮的大字打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感谢湖北消防!感谢湖南消防!感谢河南消防”等字样。 院内门诊楼前广场上,各类特种车辆仍在紧锣密鼓地工作着,来自各个通信运营商的应急抢救车更是抢眼。随后,记者在该区域拨打手机、运用微信等实时通信工具,4G、5G信号都十分通畅,没有出现卡顿现象。 院内积水基本排空,应急排水车、应急电源车仍在进行最后的收尾、备勤等工作;消杀工作有序进行;手术部所在的2号病房楼已经恢复正常,医务人员正在乘电梯向楼上运送医疗物资。 记者从院内发热门诊了解到,该院医务人员已对所在区域进行深度清理,采用有效氯50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剂,对所有地面、墙面喷洒,对物体表面、仪器等擦拭,作用30分钟后,再用消毒湿巾擦拭干净,进行预防性消毒处理;对桌椅板凳、被浸湿的床垫、机器等进行了特殊烘干及消毒处理。 该院认真排查门急诊、发热门诊风险点,从人员管理、环境消毒、药械管理、传染病防控等方面提供技术指导;密切关注肠道感染、呼吸道感染、虫媒传播疾病/人畜共患病、皮肤破损相关感染性疾病等,加强监测,防止灾后医院感染聚集事件;加强疫情防控,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风险排查,杜绝疫情反弹。 为了保障按时重新开诊,该院第一时间成立保障患者就诊3个服务组,分别为住院服务组、转诊服务组、检查检验服务组,实行组长负责制,先期对成员进行培训;还组织了复工前的演练,对发现的问题责任到人,做到检查到位、跟踪到位、整改到位,确保一院三区正常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