辗转就医13年 终于找到病因
本报讯 (记者丁宏伟 通讯员侯效芳)“13年,家都不像家了,一直查不到病因,终于在这儿诊断清楚了,真是太感谢医务人员啦!”近日,患者徐某的家属在送锦旗时对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磁共振室的医务人员说。 徐某,女,63岁,1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每次呕吐与进食无关,一般凌晨发作频繁。患者曾到武汉、郑州、上海等地的医院就诊,均未明确诊断。半年前,患者除呕吐外,又出现双下肢不自主抖动,右下肢更明显,清醒时出现,睡眠时消失,伴便秘,发病以来体重减轻明显,智力正常。在多家医院治疗无效后,患者来到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被以精神病收治入院。 医务人员仔细询问患者病史和家族史,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考虑患者可能是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 据介绍,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是一种罕见的慢性进展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以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以及内脏器官嗜酸性透明包涵体为特征,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元丢失,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的临床表现变化很大,可包括小脑共济失调、痴呆或智力减退、锥体和锥体外系症状、惊厥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成人型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以严重痴呆、小脑共济失调为主要表现。徐某主要有胃肠道症状,比较罕见。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的影像学表现与一般脑血管病的影像学表现有重叠,CT及其他检查是无法鉴别的,但是磁共振检查有一定特异性,特别是磁共振弥散加权序列成像,表现为脑皮髓质交界区“火焰样”高信号,对此病的诊断有较好的提示意义。当然最后的确诊还要依赖于病理检查结果。 最近,医务人员随访发现,对症治疗后,患者已经恢复正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