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
PDF版查看  第四版:专版
 
第八版:杏林
 上一版  
养背护背 祛病延年
《黄帝内经》读后感
菝葜
我心中的圣地——医圣祠
1
11 1 2021年7月13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黄帝内经》读后感
 

《黄帝内经》读后感
□赵丽洋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以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好的心态是关键。上古的圣人经常教导百姓:要不贪不求,在思想上安闲清净,无忧无惧,体内真气和顺,精神内守,又时常教导人们一些躲避四季病邪入侵的常理。
    也许,会有人质疑我们的看法,说人体有那么弱吗,非得养生。其实,你的身体可能已经悄然出现了一些变化,但你自身常年处于这种状态而不自知。就像我的一个患者,吃的是温脾阳的药,却还在大冷的天气里吃水果,并且还老抱怨自己为啥老是腹泻,告诫他不要吃水果,却回答说他买的水果还没吃完,等吃完再说吧!阳气易损而难扶,生活中的诸多因素都会对人体的阳气或多或少有一定的损伤。
    当今社会,城市化高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人口的急剧增长,人均占地面积缩小。自古以来“家”的思想使每个人都想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由之产生的努力向上奋斗的精神是可嘉的,然而,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竞争,“三线城市羡慕二线城市,二线城市羡慕一线城市……”的现象似乎已成为一种常态,每个工作者不得不经受着“工作的压力,家庭的矛盾,自我的否定”,致使整个人不得不使熬夜成为一种常态,手机不离身,一秒不见手机似乎就像丢了魂与世隔绝一样,很少有自己独处的时间,长期处于一种心神涣散、阳气浮越于外的状态,就像现在很多的亚健康、抑郁症不都与阳气亏虚有一定的关系吗?
    不仅仅是大人,就连孩子也难逃这样的命运,高科技的发展,多媒体的兴起,手机已是人们的常见之品。手机最初是为了增加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促使通讯的方便。然而,现在似乎变了味儿,很多事情都可以由手机代替,手机带来的便利无可厚非,但是不恰当的使用带来一系列负面的影响。现在很多的小孩子已不像过去那样在田间呼吸新鲜空气,接触大自然,而是各自在家,拿着手机或平板电脑,各种信息产品数不胜数,每天沉浸在科幻生活中,小小年纪鼻梁上已架起冰冷的镜片。“心动则神摇”,这一切的一切,无不在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致使心神浮动,阳气浮越于外。其实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才是人生的至高境界。收回自己的心神,保护好自己才是正道。
    当今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空调的出现使人们不再经受夏日闷热的天气,但过度的使用使“夏月伤寒”的人不在少数,这种人造的冷空气正在一步一步耗伤着人体的阳气。冰箱的发明使人们对雪糕类的甜品趋之若鹜,但是贪凉饮冷在享受味蕾的快感的同时,可曾想过脾胃正在超负荷工作,这一切的一切无不在耗伤脾胃之阳,脾胃乃后天之本,运化水谷精微以营养周身,可以想象如若没了这些阳气资本,人体如何健康成长。
    不是说我们总是强调重视阳气,而是现代社会诸多指标都在反映人体阳气的耗伤,诸如寒邪作祟(空调),嗜食生冷,工作烦劳,房事太过,作息无常,恣用苦寒药物等,阳气易损难扶,医者所要做的就是扶助人体的阳气,顺应人体的本能来驱邪外出。其实医生只是帮助者、协助者,真正强大的还是人体自身,人体阳气充足,自有能力抵御外邪。在现在的社会背景下,难能可贵的就是能够独处,通过静观找到自己灵魂的属性,做真正的自己。在中医的世界里能够找到原始的真善美。
    用赵坤老师的话说,中医是一门顺应自然的学问,她无法用科学来解释,她就像一个神秘的殿堂,引领我们穿越历史的隧道,引起我们无尽的遐想。我们不禁会问,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们不禁感叹,个体生命的轨迹,受制于自我的觉醒和人生的局限,但诸行无常,诸漏皆苦,诸法无我。
    (作者为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级规培医师)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