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公让
案例一 孟某,男,64岁。 初诊:患者双足发凉、疼痛半年,右足三趾、四趾溃烂1个月。 现病史:半年前患者不明原因出现双足发凉、疼痛,后逐渐出现间歇性跛行,但未重视和及时治疗。1个月前,患者右足三趾、四趾间开始溃破,且疼痛难忍,夜间尤甚,行走困难,在当地医院住院给予抗感染及控制血糖等治疗,住院期间右足第四趾感染坏死加重,至外科行截趾术,术后创面一直未愈,为求进一步治疗到笔者所在医院就诊。 既往史:患糖尿病史10年。 症见:患者右足第四趾缺如,创面溃烂,局部明显红肿,有黄白色脓性分泌物,右足疼痛,活动受限。双下肢皮肤粗糙,汗毛稀疏,肌肉瘦削,弹性差,浅表静脉瘪陷,趾甲增厚无更新,皮温较低,双股动脉搏动明显减弱,双腘动脉、足背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搏动消失。患者舌质红,苔黄燥,脉洪数。PPG(光电容积描记技术)检查:左下肢末梢循环中度障碍;右下肢末梢循环严重障碍。ABI(踝肱指数):左为0.49,右为0.20。下肢动脉双源CT成像:双侧胫前动脉闭塞,双侧胫腓干多发钙斑并管腔重度狭窄。细菌培养阴性。 诊断:脱疽(糖尿病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热毒炽盛型。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药用四妙勇安汤合通脉活血汤加减。 处方:当归20克,玄参20克,金银花20克,丹参30克,鸡血藤30克,栀子15克,牡丹皮20克,生地黄15克,菊花20克,延胡索15克,甘草10克。共15剂。水煎服,每天1剂。 其他治疗:外科清洁换药,碘伏纱布包扎。 二诊:患者右足溃疡面渗出减少,边界清晰,肉芽生长缓慢,色淡,患肢仍有疼痛;舌质红,有瘀点,苔白,脉沉细涩。上方去栀子、牡丹皮、生地黄、菊花,加赤芍30克,炮山甲12克,活血散瘀;加党参20克,健运中气,养血而不偏滋腻。共20剂。水煎服,每天1剂。 其他治疗:定期外科清洁换药,外用抗绿生肌散。 三诊:用药后,患者患肢发凉、麻木、疼痛症状有明显减轻。创面基本无渗出,边界清,肉芽组织色淡,生长尚可;自觉全身疲倦乏力,舌质淡,苔白,脉沉而无力。 处方:八珍汤加减。当归20克,赤芍30克,熟地黄20克,党参20克,茯苓20克,白术20克,丹参30克,鸡血藤30克,黄精15克,玉竹15克,甘草10克。共20剂。水煎服,每天1剂。 其他治疗:定期外科清洁换药,外用仲景药霜。 四诊:肢体发凉怕冷、麻木等症状有明显好转,创面愈合良好,肉芽组织新鲜。口服自制中成药通脉丸两包,每天3次,继续巩固治疗3个月。 按语:糖尿病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是糖尿病比较常见的并发症,该病的病机以“湿”“热”“瘀”“虚”为主。“瘀”贯穿疾病始终。此病所导致的足部坏疽,多为湿性,治疗中要把握好调整血糖,控制感染,由湿转干,分离坏死,促使愈合的原则。本例患者为老年男性,体质虚弱,外受毒邪客侵,脉道滞涩,瘀血停留,瘀久化热而致肉腐溃破难愈,初次来诊时以“热”为主,给予四妙勇安汤合通脉活血汤加减,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玄参、金银花、牡丹皮、菊花、栀子清热解毒;血塞而不流则痛,当归辛温以散之,使气血各有所归。当归、丹参、鸡血藤、延胡索活血化瘀止痛;生地黄清热养阴生津,“内专凉血滋阴,外润皮肤染泽”,另外还具有降血糖的作用;甘草调和药性。二诊时,热毒渐除,血瘀明显,上方去栀子、牡丹皮、生地黄、菊花,加赤芍、炮山甲活血散瘀;加党参健运中气,且养血而不偏滋腻。三诊时,热瘀渐散,以“虚”为主,养正而疾自消,所以着重补养气血,兼以活血化瘀,药用八珍汤加减。四诊时,创面愈合良好,肉芽组织新鲜,服自制中成药通脉丸,巩固治疗3个月。同时应注重外科清洁换药,在创面不同的发展阶段,分别应用干燥、祛腐、生肌、促愈等药物,以加速创面愈合,减轻患者痛苦。 案例二 于某,男,72岁。 初诊:患者右上肢、右下肢疼痛2年余,右侧手指、足趾坏死3个多月。 症见:右上肢自肘关节以下肌肉萎缩、桡、尺动脉搏动减弱,手指变细、皮肤干燥、粗糙,皮色苍白,皮温低。右下肢股动脉搏动减弱,自股骨中段以下肌肉萎缩,皮肤干燥,自胫骨中段以下皮色发暗、皮肤冰凉,足背部约有面积为3厘米×2厘米的黑色瘀斑,足弓以远皮色苍白,趾甲干燥,增厚,第四趾第一节变干、变黑,坏死。患者舌质淡、苔黄白、脉沉细涩。 诊断:脱疽(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血脉瘀阻型。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药用自拟通脉活血汤加减。 处方:当归20克,丹参30克,鸡血藤30克,炮山甲20克,赤芍30克,黄芪20克,陈皮20克,甘草10克。共15剂。水煎服,每天1剂。 其他治疗:坏死伤面用75%酒精纱布包裹,干燥处理。 二诊:患者用药15剂后,患肢疼痛得以明显缓解;创面干燥局限。时有畏寒、怕冷,伴见下肢皮色苍白,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涩。守上方去赤芍,加用党参20克,白术15克,以健脾益气温阳;加熟地黄20克,以防补气太过,又可补阴益精以生血。共15剂,水煎服,每天1剂。 其他治疗:应用九一丹外涂,干纱布覆盖创面。隔天1次外科换药。 三诊:患者手足发绀,苍白减轻,坏死组织干燥局限,手足疼痛基本消失。继续应用上方20剂,以巩固疗效。待中药用完,坚持服用通脉丸巩固治疗3个月。 其他治疗:抗绿生肌散、仲景药霜外涂创面。 按语:患者为老年男性,肾阳衰微,脾气虚弱,气血生化乏源,血虚无以漏养,气虚无力助血运行,致血脉瘀滞,初诊时患者以脉络血瘀为主,应用通脉活血汤加减,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药用丹参能通行血脉,祛瘀止痛,《本草纲目》谓其:“能破宿血,补新血”;鸡血藤可行血补血,舒筋活络;当归甘温质润,为血中之气药,补血而不滞血,三者配伍,共奏活血化瘀之功;炮山甲,《本草从新》记载:“善窜,专能行散,通经络达病所”;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合用以增强通络化瘀止痛之功;黄芪为补中益气要药,《神农本草经》记载:“主治痈疽,久败疮,破脓止痛,温阳补虚”,与当归、陈皮合用共起补气养血之效;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二诊时患者的疼痛情况已有所好转,但由于病程日久,耗伤气血,气虚血瘀之象明显,去赤芍,加用党参20克,白术15克,以健脾益气温阳;加熟地黄20克,以防补气太过,又可补阴益精以生血。诸药合用,则益气养血,温阳补虚祛瘀之功更显。三诊时患者手足发绀,苍白减轻,手指与足趾坏死组织开始局限,手足疼痛基本消失,故用上方继续服用一个疗程,以巩固疗效。整个阶段在活血化瘀的基础上注重益气药物的应用,气行则血行,气温则血滑,使患者的症状得到了逐步改善。 (作者为全国名老中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