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阚全程在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记者会上答记者问 |
|
(上接第一版) 关于县(市)人民医院提质升级,阚全程说,“加快县(市)人民医院提质升级”,目标是使所有县(市)人民医院到2020年全部通过二级甲等医院评审,其中一批达到三级综合医院医疗服务能力,依托县人民医院打造县域医疗中心,使县人民医院能看大病,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以上,让老百姓看大病不出县。县域医疗中心建设分两年安排,2019年建设50所,2020年全部建成。县域医疗中心建设不是单纯的基础设施改善,而是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关键在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在学科建设方面,一是加强薄弱专科,通过改善硬件条件、引进专业人才、开展适宜技术、加强与上级医院合作等措施,补齐薄弱专科能力短板;二是夯实平台专科,重点加强病理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和手术室建设;三是强化核心专科,主要是强化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一级诊疗科目,以及血液净化中心、麻醉科和重症医学科建设;四是打造优势专科,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提升微创等技术能力,提升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的诊断治疗能力。在这方面,省级重点支持500个县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目前已经建设205个。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我省重点支持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中青年骨干的成长和紧缺急需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县域内名医,以名医带名科,以名科树名院,形成一批群众广泛认可的名医、名科、名院,实现“人有专长、科有重点、院有特色”。同时,要以县域医疗中心为龙头,带动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抓手就是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按照“县强、乡活、村稳”的思路,组建由县级公立医院牵头的医疗集团,实行县、乡、村一体化管理,建立医防康融合服务模式;采取“县管乡用”“乡聘村用”措施,促进人才向基层流动,提高乡村医生待遇。医共体内部实行行政、人员、财务、业务、信息、绩效、药械“七统一管理”,使各级机构间功能错位、无序竞争转变为服务、责任、管理、利益和发展共同体,形成县域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小病不出村、一般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 关于“两癌”“两筛”民生实事工作,阚全程说,2018年,省卫生健康委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省级技术专家组,积极推进“两癌”“两筛”民生实事落地。设立省级“两癌”“两筛”民生实事培训指导中心,加强技术指导、质控督导,各省辖市设立市级指导中心,遴选“两癌”技术服务机构238个;新培训“两筛”专业技术人员2651人,新增免费“两筛”机构50家,形成省、市、县三级技术服务网络,修订了“两筛”技术规范,每月召开工作例会,总结通报各地质控情况。截至2018年年底,全省完成宫颈癌免费筛查146万人,乳腺癌免费筛查147万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全省完成免费产前超声筛查71.16万例、免费血清学筛查79.64万例,孕产妇早中期产前筛查覆盖率为64.05%,新生儿“两病”筛查率达96.49%,新生儿听力筛查率达95.66%,均超过省定目标任务。 下一步,省卫生健康委将加强同妇联、财政、民政等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在政策协调、资金拨付、考核验收等方面为服务机构提供良好环境;同时强化对省、市、县三级技术服务机构的质控管理,确保筛查服务质量,并建立退出机制,实施动态管理,把质量不达标的机构及时清理出去;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监管作用,加强数据管理,提高项目管理效率,确保圆满完成2019年“两癌”“两筛”民生实事目标任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