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许多孕妇认为在孕期应该多吃且吃得好。然而,她们可能并未察觉到妊娠期糖尿病正在悄然临近。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在妊娠期首次出现或被发现的糖代谢异常。若血糖控制不佳,对孕妇来说,可能会引发高血压等疾病,增加剖宫产的风险;对胎儿来说,可能导致胎儿过大,变成巨大儿,还可能引起胎儿生长受限、早产,甚至出现胎儿窘迫等危及生命的情况。下面,我们就来深入了解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知识。
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在妊娠24周~28周期间,通过口服葡萄糖进行葡萄糖耐量测试:空腹时血糖水平为5.1毫摩尔/升,服糖后1小时血糖水平达到10.0毫摩尔/升,服糖2小时后血糖水平为8.5毫摩尔/升。若任一时间点的血糖值达到或超过上述数值,则可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
孕期血糖控制标准:空腹、餐前及睡前血糖应维持在3.3毫摩尔/升~5.3毫摩尔/升之间,餐后1小时血糖不超过7.8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6.7毫摩尔/升,而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目标应低于6.0%。
妊娠期糖尿病的预防和管理
饮食管理
调整每日的进餐频率,从3次增加至6次,涵盖主餐与加餐。建议早餐安排在早上7点或8点,午餐定于中午12点,晚餐则在下午6点~7点之间。加餐时间可设在上午10点、下午4点及晚上9点。在饮食习惯上,应坚持两大原则:一是保持饮食清淡,合理控制油脂和盐分的摄入;二是实行少食多餐,限制甜食的摄入量。
适量运动
适量运动有助于减少胰岛素抵抗。根据个人情况,建议在饭后30分钟进行适度锻炼,每天持续20分钟~30分钟,每周坚持3天~5天。同时,需要密切关注胎儿活动和子宫收缩情况。若血糖水平<3.3毫摩尔/升或>13.9毫摩尔/升,或出现心慌、出汗、手抖等低血糖症状,以及宫缩、阴道出血、心慌胸闷等状况,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前往医院就诊。患有心脏病、妊娠期高血压、宫颈机能不全的孕妇,应避免运动。
血糖监测
自我监测血糖是控制血糖的关键步骤,建议配备一台血糖仪。初始阶段,应监测三餐前后(餐前和餐后2小时)以及晚上10点的血糖水平,并将这些数据记录下来,在产检时向医生展示,以便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
若合理饮食、适量运动1周后血糖仍控制欠佳,可以找产科或内分泌科医生接受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治疗应从低剂量开始,每2天~3天调整一次剂量,每次增加或减少2单位~4单位,直至血糖水平达到稳定状态。
心理调节
面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应避免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掌握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树立信心,与医生紧密合作。
预防低血糖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应随时携带糖果,一旦出现低血糖的症状,应立即进食糖果,学会自救。
分娩后管理
对于大多数孕妇来说,分娩后血糖水平通常会回归正常,然而她们将来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风险会显著提高。因此,建议在产后4周~12周内进行葡萄糖耐量测试,以评估糖代谢状况。对于需要长期监测的个体,建议在产后1年再次进行葡萄糖耐量测试;对于没有高危因素的个体,可以每隔1年~3年进行一次葡萄糖耐量测试。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