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晓娟 丁 玲 张 琦 郭娅妮 图片由许冬冬提供
郑州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李卫林
“全省卫生健康工作会议提出要‘推动资源向基层、预防和中医倾斜,更好强化公立医院公益性保障和运行机制,更好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为全省卫生健康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接下来,郑州市卫生健康系统将对每一项重点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周密部署,把工作落到实处。”李卫林说。 2025年,郑州市卫生健康委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持续推进儿童、创伤两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和国家医学中心(中医类)省市联建,推动建设世界(中国)中医针灸中心。深化公立医院编制、薪酬、收费机制改革,强化学科建设,打造智慧健康服务平台,提升诊疗能力。持续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推动人员、技术、服务、管理“四个下沉”,扩大基层成员单位远程心电、远程影像等远程诊疗服务覆盖面。持续推进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提升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核心能力。持续优化重点人群服务保障,开展“儿科、精神卫生服务年”行动,扩大老年健康服务供给,组织开展婴幼儿普惠托育专项行动,全市普惠托位占比达到90%以上。
开封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刘建宏
2025年,开封市卫生健康委将继续发挥项目建设、基层基础专班的作用,坚定实施周清单、月小结、季度讲评、半年总结、年度述职和日常督查6项工作机制,推动实现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医院、清廉医院、平安医院、绿色医院“五院”同创工作目标。推动组建主城区中医、妇儿、东部、西部4个城市医疗集团,全面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全年计划引进各类卫生人才1000名以上,再培养50名学科带头人、重点专科负责人。推进中西医旗舰医院、产城融合示范区医院、市人民医院北部院区3个项目建设,谋划建设中西医结合肿瘤诊疗中心、泰心人工心脏治疗中心、中西医结合康养中心。发挥现有的医疗资源优势,推动一批高新企业开展大健康产业合作。持续开展“便民就医”系列微改革,实现医疗机构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并着力提升老年卫生健康、妇幼健康、托育服务能力,促进社会共治、医防协同、医防融合。计划建设8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计划线下培训家庭医生团队51个,线上培训乡村医生和基层骨干医师7300人。
洛阳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李金乐
2025年,洛阳市卫生健康委将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卫生健康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深化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合作共建,全面提升市域疑难复杂疾病和急危重症临床诊疗能力。因地制宜学习借鉴三明医改经验做法,持续强化公立医院公益属性。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提质升级,加快培育创建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坚持预防为主,深入推进省级区域公共卫生中心建设。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完善市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功能,指导县区开办公立普惠托育服务机构。扩大老年健康服务供给,加大“洛医家”品牌宣传推广力度,拓展服务范围。优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公立综合医院儿科、老年医学科建设,提升精神卫生服务能力,加快中医药传承创新。
平顶山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刘震
“今年的卫生健康工作报告为全省高质量做好卫生健康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明确了奋斗路径。”刘震说。 2025年,平顶山市将深入落实全省卫生健康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人才兴卫、科技强卫战略,全面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促改革、求创新,扎实做好全省推广三明医改经验试点市有关工作,组建城市医疗集团,高质量建设6个县域医共体,建强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有效整合、下沉共享。抓内涵、提质效,引进国内一流专家团队,开展科学研究、成果转化、推广应用、手术带教等工作,加强绩效考核、等级评审、智慧医院建设,争创区域医疗中心、临床重点专科,落实“便民就医”系列微改革。惠民生、保健康,全面实施健康鹰城建设,持续开展卫生健康“四个专项”行动,打造慢性病“诊、治、管”新高地,完善“一老一小”健康服务,提升群众的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强统筹,促发展,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发展中医药事业,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向规模化、高端化发展。
安阳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张金文
安阳市坚持“目标为民、过程便民、结果惠民”的医改思路,组建了2个医疗集团和1个专科医联体,出台一揽子政策、实施一体化管理。 安阳市将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列入重大改革事项。城市医疗集团实施名院名医伴飞计划,与19个国内名院深度合作,遴选300余名专家下沉成员单位,扶持和培育成员单位专科40余个。充分发挥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国家试点城市示范作用,建立“结余留用、超支分担”激励约束机制。创新开展医疗设备集采,32家医院组成采购联合体,统一组织阳光采购。控制市级医院床位规模,减少重复投资,降低运营成本。率先搭建市级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平台。依托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大背景,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健康干预行动。通过一系列举措,安阳市初步实现了“患者就诊费用下降、基层就诊率提升、医院诊疗能力提升、医保基金安全运行、医务人员待遇提高”的目标。 下一步,安阳市将继续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探索可推广可复制的安阳医改模式。
鹤壁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璩凤英
2024年,鹤壁市卫生健康委紧扣“十大专项”和工作重点,实现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的工作目标,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推行便民服务举措,11家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接入省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平台,实现60项检查结果、82项检验结果互认。中医药传承创新深度推进,开启首批“中医药文化寻根探源工程”,被国家版权局授予“中国孙思邈文化重要起源地”。成立31个市级、10个县级专业质控中心,县(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实现全覆盖。全市25家乡镇卫生院和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达标,家庭医生签约率、履约率、随访满意率均达到100%。实施优化生育政策服务项目,全市出生人口数量止跌回升。开展“大起底、清隐患、保平安”专项治理,平安建设成果持续巩固。 下一步,鹤壁市将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深化改革为动力,落实健康优先发展战略,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福祉,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贡献力量。
新乡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王培山
“2025年,新乡市将在持续推进‘十大专项’工作的基础上,实现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全方位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确保高质量达成‘十四五’规划目标。”王培山说。 2025年,新乡市将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大推进公立医院债务化解和防范运行风险的力度,帮助医院积极化解债务风险。积极推动全市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力争2025年在标准框架内每个县(市、区)再打造1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实施好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加快推进国家精神区域医疗中心、河南省儿童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设,实现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在全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的全覆盖。加强科技创新,依托河南省医学科学院新乡基地和河南省中医药科学院新乡基地,招揽医学、生物医药等领域人才到新乡创业,推动相关产业升级壮大。统筹支持人口发展,促消费、稳增长,扩大托育服务和老年健康服务供给,开展家庭病床、上门护理等服务,落实惠民实事。
焦作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冯小亮
2025年,焦作市卫生健康委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加快3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推动医疗集团向区属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延伸。二是加快打造专科学科集群。实施“名医聚‘焦’”工程,推进3个省级和7个市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建设20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三是深入开展“便民就医”系列微改革。巩固提升“便民就医少跑腿”“便民就医优流程”工作成效,加快推进检查检验结果线上互认。四是提升全市院前急救能力。实施120急救指挥中心信息化建设项目,建设区域协同调度系统,实现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有效衔接。五是推进医疗卫生强基工程。推进8个县域医共体建设,打造5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3个~5个省级“五结合”实践样板,加大行政村卫生室基本运行经费补助力度。六是扎实开展“一老一小”健康管理。构建三级联动、延伸家庭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建设市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争取每个县(市、区)至少开办一所普惠性托育医疗机构。
濮阳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李豫秋
2025年,濮阳市卫生健康委将推进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持续优化、推动医学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狠抓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晋位升级。建强医学科技创新、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传承创新、人口发展服务“五大体系”。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健康濮阳行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数字健康发展、防范化解风险“五大专项”工作。继续加大推进人工智能超声辅助诊断系统应用的力度,总结推广相关经验。集中力量探讨“濮医+京医、沪医、广医等”模式,加强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做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总结经验。推进仲景学堂经方临证培训,进一步释放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和学术经验继承项目潜能。巩固提升全民健康信息化互联互通数据上传质效,完善市级平台质控和标准化功能。推广应用全链式医养结合模式,通过“医养联合、签约合作”等形式提供医养结合服务。
许昌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干静
2025年,许昌市卫生健康委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以健康许昌建设为主线,突出抓好“两个关键”,做到“四个持续提升”,全面落实“十大专项”,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奋力开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许昌实践筑牢健康根基。 突出抓好“两个关键”:一是围绕“看得准病看得好病”,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二是围绕“少得病不生病”,切实增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做到“四个持续提升”:持续提升基层卫生基础水平,持续提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质效,持续提升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能力,持续提升民生保障能力。 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巩固医药领域集中整治工作成果,统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安全生产、信访稳定、政务服务等重点工作,实现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漯河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宋耀生
2025年,漯河市将加快医疗健康集团“七大资源共享中心”建设,优化医疗服务体系,夯实发展基础。聚焦医疗机构内涵式发展,以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和三级医院等级评审为导向,努力提高国家、省绩效考核位次,指导市中医院完成“三甲”复审,提升发展质量。聚焦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县域医共体改革,加强临床“五大中心”建设,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改善群众的就医感受,破解发展瓶颈。聚焦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坚持医防协同、医防融合,加强传染病、地方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监管,坚守发展底线。聚焦实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策略,加强公立医院老年医学科、康复医疗科、安宁疗护病区建设,大力开展普惠托育服务,服务发展大局。聚焦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事业,以国家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为引领,推进企业应用食品数字标签等先行先试项目落地见效,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临床营养科建设率达到75%以上。
三门峡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张建军
三门峡市以基层为重点,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均衡发展,实现群众就医“双升、双降、一提质”。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5.28%,县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保基金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1.4%。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诊疗人次同比增长9.77%,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同比增长22.44%。建成县级医院临床服务“五大中心”7个,服务门急诊患者2153人次,服务住院患者1855人次,开展手术296例。开展“便民就医”系列微改革,门诊分时段预约精准至15分钟以内,医技分时段预约精准至30分钟以内,部分医院实现病区结算,2分钟办理完出院手续。积极探索“互联网+医疗健康”新模式,实现五大类82项检查检验结果线上互认,互认率达到53%,节约医疗费用321.7万元。城乡救护车3分钟出诊率达到96%,院前危重症规范化处置合格率达到98.9%。 下一步,三门峡将完善分级诊疗体系,推动薄弱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设备配备、服务能力达标,支持鼓励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积极参与“五个100”实践样板创建,打造“全专结合、医防结合、中西医结合、医养结合、安疗结合”实践样板。
南阳市卫生健康体育委党组书记、主任李芳
2025年,南阳市卫生健康体育系统将以健康南阳和体育南阳建设为抓手,加快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把党的领导融入基层治理各环节,扛牢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加强基层组织和行业作风建设,实现党建强、发展强、治理强、作风优。围绕“基本、基础、基层”工作目标,抓实医疗卫生强基工程。积极探索公立医院改革,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加快医学科技创新,加大人才引育力度,打造创新人才高地。加快疾控体系改革,重塑公共卫生体系,深化医防融合,实施多病同防、多病共防工作机制。加快构建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深层次探索全链式医养结合服务高质量发展新模式。坚持科技创新,充分发挥河南省医学科学院、河南省中医药科学院南阳南召基地的平台优势,推动医学科技成果转化,加快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步伐。持续聚焦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安全风险防范,以一域之安护全局之稳。
南阳市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崔书克
南阳市国家中医(骨伤)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在全省同批次里进度领先。“双万服务”被评为2023年度《医疗蓝皮书》全国5个典型案例之一。全市新获批2个国家级科室建设项目、2个河南省中医药重点(培育)学科。中医药产业发展居全省前列,新发布3项中医药地方标准,2个中药材新品种通过省鉴定,仲景宛西制药蝉联河南省制造业头雁企业,“仲景”品牌被认定为第三批“中华老字号”,“南阳艾”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定。医圣文化园一期建成运营后,成为拜谒医圣、研学观光的网红打卡地。成功举办第16届张仲景医药文化节和第11届仲景论坛,共签约中医药类项目14个。张仲景经方阁国外诊疗中心开设到俄罗斯、日本、越南3个国家。 下一步,南阳市将以打造全球中医圣地、全国中医高地、全国中医药名都“两地一都”和建设全省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中心为目标,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千亿产业培育专项行动、中医药文化弘扬专项行动、合作交流专项行动,努力推动中医药文化、事业、产业“三位一体”融合发展。
商丘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张德付
“2025年,商丘市卫生健康委将全面贯彻落实全省卫生健康工作会议‘十大专项’工作要求,结合商丘实际,多角度谋划、多举措落实、全方位发力,不断提升卫生健康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张德付说。 在项目建设方面,商丘市将全力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河南省儿童医院商丘医院等重点项目建设。在服务体系构建方面,开展公立医院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落实县域医疗中心综合能力提升“百县工程”,加大重大传染病防治力度,持续完善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体系。在基层建设方面,实施基层提升行动,加快推进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和乡镇卫生院提质升级。在体制改革方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医共体建设提质增效。在中医药传承发展方面,强化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发挥科技人才的支撑作用,加强高层次人才梯队建设。持续开展“一老一小一妇幼”重点人群服务,探索推广全链式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高标准完成民生实事筛查目标。
信阳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许书动
2025年全省卫生健康工作会议总结了2024年的工作,用数据说话,实实在在;分析了面临的问题,实事求是,切中要害;部署了2025年重点任务,可操作性强,举措含金量高、力度大,求真务实,提振信心。 下一步,信阳市卫生健康委将紧紧围绕“十大专项”,不断强化“六大保障”,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突出党建引领,找准党建与业务融合点,持续擦亮“医心向党 医心为民”党建品牌,以高质量党建助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突出改革落地,持续推动医疗体系结构性调整、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和优质医疗资源区域内均衡布局,切实提高医疗服务整体运行效率。突出基层基础,深入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周口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胡国胜
2025年,周口市将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建设进度,确保顺利通过终期评估,总结1个~2个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继续推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补短达标,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打造“五个100”实践样板。抓好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推进构建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推进中医药服务提质增效,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推进中药产业发展壮大。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持续做好人口监测、人口形势分析和预测,做好普惠托育体系建设,提升医养结合能力,加强老年医疗服务网络建设,全面提升妇幼健康服务水平。强化公共卫生健康服务,力争2025年底完成市域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与国家传染病监测预警应急指挥平台的对接,建成全市多点触发监测预警机制,以高血压、糖尿病等为突破口,开展全人群筛查,尽早发现,实施早干预、早管理、早防治,逐步推进肥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重点慢性病综合干预工作。
驻马店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陈佳
2025年,驻马店市卫生健康委将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探索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新路径。织牢网底,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细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县级医院提标扩能工程,深入推进县域医疗中心综合能力提升“百县工程”建设。高位推进驻马店基地建设,对接河南省医学科学院,推动医疗领域科研项目成果转化。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和现代化专项,在打造科研平台、中药产品研发上持续发力。推进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深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全面提升疾病预防控制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抓好“一老一小”工作。通过爱国卫生运动、健康教育推广、职业健康保护和慢性病防治等手段,提高居民健康素养,降低重大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借助“人工智能+医疗健康”专项,在智慧医疗方面取得新突破。
济源示范区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刘宏伟
2025年,济源示范区卫生健康委将聚焦综合医改,加强紧密型医疗集团建设,打造“1+16”新模式(建设1个医疗集团、16个基层网格),同时在“1+16”医疗业务架构之外成立1个医疗健康产业集团,形成高位统筹、多面牵头、同质化管理、差异化发展的医疗卫生格局。聚焦能力提升,着力提升区域医疗卫生整体服务能力,即打造3家“三甲”医院、3家“二甲”医院、3个区域医疗卫生次中心。聚焦健康服务,推动16项专项行动取得突破性进展。完成2025年适龄妇女免费宫颈癌、乳腺癌筛查,免费产前筛查,免费新生儿“两病”筛查,免费听力筛查等民生实事。进一步健全公共卫生体系,促进社会共治、医防协同、医防融合,全面提升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应急处置、医疗救治等能力。聚焦安全稳定,持续开展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改行动,扎实推进公立医院经济运行风险防范及债务化解工作。
郑州航空港区教卫体局副局长余存良
自2024年以来,航空港区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大营卫生院入选省级次中心项目实施单位,辖区16家基层医疗机构建设的中医馆均通过市级验收。“两院一中心”项目及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完成辖区内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和700余名乡村医生业务技能培训工作。持续推进“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2024年参与复核推荐标准单位2家,复核基本标准单位4家,新建基本标准单位3家,已全部通过验收,目前区推荐标准机构比例达到30%。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完成疫苗接种231.18万剂次,筑牢居民健康免疫屏障。完成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区卫生监督所实际整合,成立航空港区传染病监测预警中心,组建县级基层传染病应急小分队。 下一步,郑州航空港区卫生健康部门将结合实际,主动担当使命,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健康港区建设为统领,切实履行职能,全力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