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聚焦全省卫生健康工作会议
PDF版查看  第三版:聚焦全省卫生健康工作会议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特别报道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四版:天使之声·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患者的护理要点
一种“Y”形麻醉插管
这两个专科入选“省级重点”的背后——来自洛阳市东方人民医院的报告
1
11 1 2025年1月23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患者的护理要点
 

□秦 晶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是周围静脉因血液向心回流障碍所致的临床症候群,包括下肢静脉曲张、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常见于体力劳动强度大、从事需要久站或久坐工作的人群。
    该病在临床上常表现为下肢进行性加重的曲张静脉,以小腿内侧最为明显。小隐静脉病变主要位于小腿内外侧。发病早期,患者多感觉下肢酸胀不适,同时伴有肢体沉重乏力、轻度水肿,站立时加重,平卧或肢体抬高后减轻,偶尔有小腿肌肉痉挛现象。病程较长者,尤其是足踝部可出现皮肤营养性改变,表现为皮肤瘙痒、脱屑、色素沉着、皮肤和皮下组织硬结、湿疹和溃疡等。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压力及药物治疗
    缓解压力:穿弹力袜或使用弹力绷带,测量患者下肢周径,选用合适压力或型号的弹力袜。该方法适用于病情轻、年龄过大或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者等。
    药物治疗:轻度、中度患者可口服改善微循环、消肿等药物缓解症状;重度患者术后可口服药物改善疗效。
    2.手术治疗
    硬化剂注射:是将硬化剂注入曲张静脉内,使曲张静脉产生化学性炎症,进而使曲张静脉闭塞。该方法适用于轻度、中度静脉曲张患者和术后残留静脉曲张者。
    微创治疗:包括腔内射频闭合治疗、激光治疗、微波治疗、腔内电凝治疗、腹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术/离断术等。
    传统手术治疗:对于单纯浅静脉病变,可进行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高位结扎术,剥脱静脉主干,切除扩张属支,结扎功能不全的交通支。中度、重度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者,可同时进行深静脉瓣膜修复术。

病例分析

   一名50岁的男性患者,多年前发现左下肢蚯蚓状肿物,未做特殊处理。前不久,该患者出现踝部胀痛,到当地医院就诊,治疗效果欠佳,遂转入我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入院时,我院医务人员对该患者进行查体,发现该患者左下肢站立时内外侧静脉突起,踝关节处色素沉着。医务人员为该患者进行下肢静脉造影,结果提示:左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合并交通支开放、浅静脉曲张。经过综合考虑,医务人员为该患者实施了左下肢浅静脉射频消融+泡沫硬化术。

护理措施

   术前观察及护理要点
    患者术前日常护理
    一是防止外伤,如勿穿紧身裤,防止尖锐物品碰伤曲张静脉,不可用力摩擦、揉搓皮肤;二是禁用手抓挠皮肤,给予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喜辽妥)外涂。一旦出现出血,抬高患肢,局部加压包扎,及时就医。
    术前护理
    一是促进下肢静脉回流,活动时穿着弹力袜或使用弹力绷带;二是避免久站、久坐及跷二郎腿等。卧床时抬高患肢15度~30度;三是避免引起腹压增高的各种因素,腹压增高会使下肢静脉暂时性或间断性受压,从而影响下肢静脉的向心回流。四是有效预防或处理合并创面感染者。
    心理护理
    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治疗概况及预后情况,消除患者的疑虑,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术后观察及护理要点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脉搏、血压、呼吸变化,并及时准确记录。
    体位护理
    术后,患者要保持平卧位,抬高患肢20度~30度,以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对于进行常规大隐静脉剥脱术者,护理人员可建议患者术后保持平卧位,抬高下肢,并协助患者进行床上被动活动。术后24小时~48小时,患者可下床活动,但需要使用弹力绷带或穿弹力袜,避免久坐不动。活动量宜逐渐增加,以感到舒适为宜。术后加压包扎48小时~72小时后换药。进行射频消融术后,护理人员可鼓励患者使用弹力绷带后下床活动。
    饮食护理
    全身麻醉术后8小时,可少量饮水,补充少量流食。若患者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射频消融术,术后即可进食。术后,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戒烟、戒酒。
    患肢护理
    一是注意观察患肢远端皮肤的温度、色泽、足背动脉搏动及下肢感觉、活动等情况,并观察有无皮下瘀斑、硬结、肢体局部血肿等,注意观察伤口渗血情况;二是注意观察弹力绷带加压情况(弹力绷带应自远而近包扎,远侧的压力高,近侧的压力低,以促进血液回流;包扎应适度,过紧可引起末梢血液循环障碍,过松可引起皮下瘀斑、局部血肿等并发症)。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多观察患者肢体末梢微循环情况,若患者患肢疼痛、血运差,应及时松开弹力绷带,重新包扎。弹力绷带加压包扎1周~2周后可穿着弹力袜。严格、准确的加压治疗,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循环驱动泵的使用和护理
    使用循环驱动泵可减少静脉淤血及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但合并有严重的动脉疾病、下肢畸形、坏疽,或者近期有皮肤移植、怀疑有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严禁使用。一般患者手术结束后即可使用。有关文献报道,使用循环驱动泵可以刺激内源性纤溶蛋白溶解系统,增加纤溶蛋白溶解系统的活性,且由于增加纤溶蛋白溶解系统活性的作用迅速而短暂,因此不会增加出血风险。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血栓性静脉炎
    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局部使用硫酸镁湿敷。有感染征象者可应用抗生素。
    出血
    抬高患肢,局部加压包扎止血。
    伤口感染
    应及时更换伤口敷料,保持敷料清洁、干燥,保持引流管通畅,注意无菌操作。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大隐静脉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术后,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患者有无突发下肢肿胀、疼痛等临床表现。患者在卧床期间,护理人员还要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足背伸屈运动,同时鼓励患者术后尽早下地行走,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高危患者可以预防性应用抗凝药物。

出院指导

   促进下肢静脉回流
    避免久站或久坐,休息时抬高患肢。术后前2周,需要使用弹力绷带或穿弹力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腹压升高。避免跷二郎腿,以防静脉回流障碍时发生足背、足趾水肿和细小动脉闭塞。适时改变体位,养成躺下抬高腿部的习惯,并保持膝盖弯曲,以促进腿部血液循环。注意休息,适当增加运动量。
    饮食指导
    均衡营养,合理膳食。保证水分的摄入,饮食要清淡而富有营养。多进食新鲜的蔬菜、水果等,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以提高机体抵抗力,促进伤口愈合。
    定期复查
    出院后第一个月、第三个月到医院复查。术后3个月,复查时间改为每半年1次。
    非手术治疗患者坚持站立活动时要穿弹力袜或使用弹力绷带。
    (作者供职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