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汝红
当孩子面临手术治疗时,小儿麻醉成了家长格外关注的焦点。由于小儿在生理、解剖、心理等方面与成人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小儿麻醉风险具有独特性和复杂性,需要我们深入了解,以确保患儿的手术安全。
小儿的身体各器官系统尚未发育成熟,这是小儿麻醉风险的重要生理基础。例如,小儿的呼吸系统较为稚嫩,气道狭窄且分泌物较多,容易在麻醉过程中出现呼吸道梗阻。此外,小儿的呼吸频率快、潮气量小,对缺氧的耐受性较差,一旦发生呼吸抑制,可能迅速导致严重后果。在循环系统方面,小儿的心脏功能相对较弱,血容量较少,麻醉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可能更为明显,容易引起血压波动、心律失常等问题。
小儿特殊的解剖结构也给小儿麻醉带来了挑战。小儿的头部相对较大,颈部较短,声门位置较高且呈漏斗状,这些特点使得气管插管的难度增加。同时,小儿的肝脏和肾脏功能尚未完善,对麻醉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有限,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可能会延长,容易导致药物蓄积中毒。
除了生理和解剖因素,小儿的心理特点也不容忽视。与成人不同,小儿在面对手术和陌生的医疗环境时,往往会产生强烈的恐惧和焦虑情绪。这种情绪可能会影响麻醉诱导的顺利进行。例如,小儿在哭闹可能会导致面罩通气困难,影响麻醉药物的吸入效果。
虽然小儿麻醉存在诸多风险,但是通过科学的管理和完善的措施,可以有效减少风险,保障手术安全。
术前,进行全面评估至关重要。医生会详细了解小儿的病史、家族史、过敏史等信息,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评估小儿的身体状况和对麻醉的耐受能力。同时,心理疏导也必不可少,家长和医护人员应帮助小儿缓解紧张情绪。
术中,麻醉医生会根据小儿的年龄、体重、手术类型等因素,精准选择麻醉药物和麻醉方法。例如,对于小手术,可能采用基础麻醉或静脉麻醉,以减少麻醉的风险;对于较大的手术,则需要气管插管全麻与区域阻滞麻醉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麻醉效果。在麻醉过程中,严密的监测是关键,包括持续监测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体温、尿量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麻醉并发症。
术后,小儿的恢复也需要密切关注。由于麻醉药物的残留,小儿可能会出现苏醒延迟、呼吸抑制等并发症。因此,术后需要对小儿进行专人护理,待小儿完全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方可让小儿返回病房。
小儿麻醉风险虽然存在,但是并非不可控。家长应充分信任专业的医疗团队,积极配合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工作。医护人员则应凭借丰富的经验、精湛的技术和高度的责任心,从术前评估、术中管理到术后恢复,全方位守护患儿,让孩子能够顺利渡过手术难关。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莘县中医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