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特别报道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六版:视界
 上一版    下一版  
崔公让辨治脱疽经验探析(上)
中华新九针治疗糖尿病
中医如何预防和治疗头痛
从脾胃论治为中风的临床治疗开辟蹊径
1
11 1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中华新九针治疗糖尿病
 


□慕国兴

中华新九针是河南亚太骨病医院院长王瑞在钻研《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等中医典籍基础上,依据古九针治疗原则,遵循中医经筋、痹证学说,结合现代无菌性炎症、软组织松解术、经皮手术等原理研发。
中华新九针疗法以经筋学理论为基础,采用国家专利针具——中华新九针为主要工具,再辅以局部麻醉术。中华新九针疗法不仅可以治疗各种急慢性软组织疼痛(如颈椎病、腰椎病、关节炎、网球肘、肩周炎、跟骨痛、跌打损伤等),而且对于免疫系统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等),以及内脏疾病(如胃病、慢性肠炎、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病等),也都有很好的疗效。
中华新九针疗法融合中医、西医两大医学,组合应用于疾病的病因、病理、检查、诊断与治疗之中。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随着病程延长,容易并发全身神经、微血管、大血管病变,并可导致心、脑、肾、神经及眼等组织器官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并发症日趋增多、程度加重,是严重危害患者健康和生命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中医上所说的糖尿病即消渴病,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少),久之,有一系列并发症出现。中医将糖尿病的“三多”谓“三消”即“多饮为上消,多食为中消,多尿为下消”。其病机与虚(气虚、阴虚)、燥(燥热)、血(瘀血)有关,一般认知为阴虚燥热为主,阴虚为本,燥热为标。
糖尿病的病因,多因脾气不健、肾阳不足,加之外受寒邪导致瘀血内停、寒凝痹阻。脾气不健,化生不足,气血亏虚,气阴两伤,内不能荣养脏腑,外不能充养四肢。脾肾阳气不足,不能温养四肢,复受寒湿之邪,则气血凝滞,经络堵塞,不通则痛,四肢气血不充,失于濡养则皮肉枯槁。
中医认为,人体的很多疾病都是气血运行不畅造成的。人体的四肢百骸和五脏六腑都受气血濡养,一旦气血瘀滞,人体的经络就会受阻。
《黄帝内经·灵枢·经筋》将全身的经筋系统分为十二条。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是十二经脉的附属部分,是十二经脉循行部位上分布于筋肉系统的总称,它有连缀百骸、维络周身、着藏经脉、调控关节、约束骨骼的作用。其功能有赖于经络气血的濡养,并受十二经脉的调节。十二经筋分别为手足三阴三阳,其走向也与各从属的经脉大体相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知为度,以痛为腧”的治疗原则,奠定了经筋疗法的理论基础。
人体经筋系统,广泛分布于人身体的每个角落,与相关组织在生理上形成渗融性结构,在病理状态下,形成病变互相渗融、互相影响的结果。经筋组织起着维护神经、血管的通行调达作用。例如,当神经、血管通过经筋的分肉、经隧及筋纽等部位时,假若肌筋发生病变,出现挛缩等状态时,神经血管循行途程便受到干扰。经筋出现问题,在外可以导致躯体和四肢的疾病,如颈痛、腰痛、膝腿痛等。
一些脏腑疾病、慢性病也与经筋损伤有着密切联系。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失调的内分泌系统疾病,除具有血糖、尿糖增高等特点以外,其经筋性病证并存者,甚为常见。《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中说:“疾虽久,犹可毕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简言之“没有治不了的病,只是没找对方法而已!”
中医认为糖尿病是全身性慢性疾病,应三焦同治,全身通调。先疏通经筋经络,解除局部卡压,恢复气血通畅,保持体内动态平衡。再调理脏腑功能,促进胰腺生态环境平衡,恢复其分泌胰岛素的正常功能。经筋疗法调理糖尿病秉承十二个字:“先健康后降糖,先治本后达标。”
中华新九针疗法利用特定的针法和治则,修正身体已经形成的“筋结”病灶,引邪出表,把血管里面的血栓、毒素排出体外,绿色、安全、有效的降血糖,逐步恢复身体阴阳平衡。中华新九针疗法治疗糖尿病,就是将中华新九针经筋疗法与其他调理方法结合,内服药物,外调经筋,内外同治。
同时,辅以药膳食疗、功能锻炼等,再加上调整不良生活习惯,饮食合理,作息规律。这是目前治糖尿病的较为有效的方法。
(作者供职于河南亚太骨病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