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肌骨疼痛康复相关知识 |
|
□韩强
什么是肌骨疼痛 肌骨疼痛是指肌肉、肌腱、韧带、滑膜、关节囊及其他软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引起的局部疼痛。肌骨疼痛的主要症状为局部肌肉痉挛、酸胀麻木感、活动受限,严重时出现肌肉萎缩和关节变形。该病常见的病因有外伤、劳损、手术、肿瘤及其他疾病等。 肌骨疼痛主要包括颈部疼痛、腰背疼痛、骨关节炎、肌筋膜炎、肌肉肌痛综合征、扭伤和拉伤等,与工作和生活紧密联系,属于肌肉骨骼疼痛范畴,是反复牵拉、过度使用与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肌肉、骨骼、关节及周围结构的后果,可分为急性疼痛或慢性疼痛。比如,长时间伏案工作引起的颈椎和腰椎疼痛,运动时出现的急性扭伤,骨质增生,睡眠姿势异常引起的落枕,以及肩周炎等,都会引起患者疼痛。 肌骨疼痛的主要治疗方式是针对症状进行治疗,哪里痛就治哪里,有多种局部治疗方法。 目前,临床中对肌骨疼痛的评价,已不再停留在局部症状上,而是着眼于病因病机,这与中医药“治病求本”的理念相同。 肌骨疼痛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可以缓解或消除症状。如果长时间保持不正确的姿势,或运动方式不正确,会使软组织功能减退,使身体失去平衡,就会引起疼痛复发。康复训练,能够帮助患者恢复机体的运动和代谢功能,增强和维持疗效,实现长期的治疗目标,预防复发,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康复阶段 第一个阶段:缓解疼痛,消除肿胀。肌骨康复训练初期,主要针对急性炎症引起的疼痛,采用保护、休息、冰敷、压迫和抬高等手段进行康复治疗。如果不能缓解疼痛,就要给予镇痛剂、电刺激、针灸等辅助治疗,以免影响患者康复。 第二个阶段:恢复关节活动。治疗炎症和关节肿胀后,就是恢复关节活动度的训练了。为了防止长期卧床导致肌肉萎缩,患者应尽早进行康复训练。早期的关节活动度训练,以轻柔、无痛的训练为主。拉伸训练的最大强度,应控制在患者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促进患者关节活动。 第三个阶段:力量训练。受限的关节限制了肌肉对力量的控制,同时也限制了肌肉长度,影响关节活动度恢复。因此,在这个时期,患者可以在无痛的关节活动下,逐步从等长收缩练习过渡到等张力量练习。当患者有了更好的耐受性后,再进行全范围的等张力量训练。 第四个阶段:神经肌肉和本体感觉控制训练。神经肌肉训练,主要是为了增强髋关节肌肉的控制与协调能力,促进肌肉的正常神经肌肉传导。这一时期的康复训练,是通过视觉、触觉等感官提示,来增强患者对神经肌肉的控制能力。在本体感觉控制训练中,单脚站立训练及平衡板训练,可以提高本体的感觉。 第五个阶段:功能性或运动项目针对性训练。当以上的康复治疗结束后,再进行最终的康复训练。患者可以把分解的功能活动内容结合起来,如上楼梯时的单脚站立平衡、重心转移等,逐渐由一侧肢体平衡向对侧肢体发展,使其能将不同的动作模式结合起来,以完成上台阶这一功能活动。 (作者供职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