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凤景
冬季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6个节气,不仅是自然界万物闭藏的季节,还是一年中天气最寒冷的季节。这时,人体的阳气要潜藏于内。 冬季天气寒冷,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与人相应的特征是“闭藏”“生寒”“应肾”。正如《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在冬季,人们应养精蓄锐,为来年春季生机勃发做好准备。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也要遵循自然界的规律。因此,冬季养生之道,应着眼于一个“藏”字。
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说天、地、人本源于“一气”。气是一种存在于宇宙之间极其细微的物质。气虽然无形无相、微不易察,但是客观存在。“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从而维持人的生命活动。 天、地、人的结构相同,人是天地的缩影,其结构与天地相应。比如,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天有日月,人有两目等。 中医注重整体观念,即天、地、人是一个整体,关系密切。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发源于中国古代哲学。万物同源异构论和普遍联系论的观点,说明宇宙间所有事物的内在联系和统一性。天地万物与人类共生,故人应主动顺应自然界的变化。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的认识,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整体思想。人类是宇宙的万物之一,与天地万物有着共同的生命本原。 《黄帝内经》曰:“天地合气,命之曰人。”意思是天地之气相合,人类生命才得以形成。自然环境的各种变化,必然对人体的生理及疾病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季节天气变化(如春暖、夏热、秋凉、冬寒),自然界的生物都要顺应这种规律,人体生理也要随季节的变化而出现相应的调节。人体应跟随大自然的变化而变化。 天气变化剧烈时,人要“虚邪贼风,避之有时”,防止病邪侵袭而发病。 精神调养 为了保证冬季阳气伏藏不受干扰,要求人们保持平和的心态。《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意思是说欲求心态平和,必须控制情志活动,做到如同对待他人隐私那样秘而不宣,如同获得了珍宝那样感到满足。“无扰乎阳”,有利于来年春季的阳气萌生,预防疾病。 冬季相较于其他季节,光照时间短,是导致抑郁等不良情绪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结果表明,当黑夜来临时,人体褪黑素分泌增强,影响人的情绪,而光照可抑制此激素分泌。因此,在冬季,多晒太阳不仅可以使人保持良好的情绪,还可以温暖身体。 起居调养 冬季起居作息,《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千金要方》曰:“冬时天地气闭,血气伏藏,人不可作劳汗出,发泄阳气,有损于人也。”在寒冷的冬季,不要扰动阳气。因此,人们要早睡晚起,以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利于阳气潜藏、阴精积蓄。 至于防寒保暖,也必须根据“无扰乎阳”的养“藏”原则,做到恰如其分。衣着过少或室温过低,则耗阳气,又易感冒。反之,衣着过多,使用暖气导致室温过高,则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容易入侵。 《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曰:“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说明冬季要节制房事。房事适度,有助于健康长寿;房事过度,宜耗伤肾精,不利于预防疾病。因此,房事不可过度亦不可抑制。 冬季天气寒冷,空气干燥,湿度较低,大量出汗或过冷,容易损伤人体阳气。因此,人们应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尤其要重视夜晚的保暖工作。 冬属阴,以固护阴精为本,宜少泄津液。因此,去寒就温,预防寒邪侵袭是十分重要的。头面部是诸阳之会,后颈部及背部是人体阳经走行的重要部位。因此,冬季这些部位都要注意保暖。 饮食调养 冬季饮食,人们应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的原则,既不宜摄入生冷食物,又不宜摄入燥热食物,宜食用具有滋阴潜阳功效的食物。人们应摄入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避免维生素缺乏。从五味与五脏的关系来说,《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记载:“肾主冬……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这是因为冬季阳气减弱,腠理闭塞,很少出汗。人们减少食盐的摄入量,可以减轻肾脏的负担;增加苦味食物的摄入量,可以补肾养心。 在冬季,为了保阴潜阳,人们宜食用羊肉、木耳等食品。由于冬季重于养“藏”,此时进补是不错的时机。冬季进补的方法有两类:一是食补,二是药补。两者相比较,药补不如食补。 不论食补还是药补,均需要根据人的体质、年龄、性别等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如心脾两虚者,可以选择当归生姜羊肉汤(制作方法:锅内放入当归9克、生姜15克、羊肉48克,加水1600毫升左右煮汤),具有温经养血、散寒止痛的功效。 《伤寒杂病论》中提出“十一月之时,阳气在里,胃中烦热”的观点。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虽然进补是冬季养生的重点之一,但是高热量饮食往往容易导致积热内生。因此,人们在进补的同时,适当吃一些白萝卜,可减少体内积热,可谓一举两得。白萝卜味甘、性平,能下气消谷、和中化痰。煮熟的白萝卜,尤其适合脾胃不和、食滞气胀、痰多不畅者食用;生萝卜味甘、性凉,能清热、生津、防燥,适合肺燥咳嗽、咽干口渴、大便燥结者食用。 运动调养 “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这是民间谚语,说明冬季坚持锻炼的重要性。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强身健体的重要方式之一。虽然冬季天气寒冷,但是人们仍要持之以恒地进行锻炼。随着天气越来越冷,人们变得不愿意活动了。事实上,人们在冬季坚持适度运动,可以提高神经中枢对体温的调节功能,增强人体对寒冷的抵御能力,既能舒展筋骨、促进血液循环,又能增热保暖、强身健体。 冬季是阳气潜藏、养精蓄锐的季节。古人言:“冬时天地气闭,血气伏藏,人不可作劳汗出,发泄阳气。”因此,冬季运动要适度,做到动静结合、阴阳平衡,不能扰动阳气,破坏人体阴阳转换的生理功能。 人们可以选择散步、慢跑、快走,以及打太极拳、做保健操、练八段锦等强度适中的运动方式,尽量不要选择足球、篮球等运动方式,并且避免在大风、大雾等恶劣天气下运动;宜量力而行,不宜过于剧烈,以微微汗出为宜。 防病保健 冬季天寒地冻,冷空气活动频繁,人们容易患感冒、哮喘、关节炎、皮肤病、胃肠病等疾病,高血压病、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明显升高。因此,人们还要注意预防疾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开各种致病因素,保障身体健康。 冬季还是麻疹、白喉、流感、腮腺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人们除了注意饮食、运动调养外,还可以利用中药预防。比如,大青叶、板蓝根,可以预防流感、麻疹、腮腺炎;黄芩,可以预防猩红热;鱼腥草,可以预防百日咳;生牛膝,可以预防白喉。这些调养方法简便有效,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 另外,人们要注意面部、四肢保健,经常用双手搓热揉按这些部位,可以预防冻伤。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淇县中医院,系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