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明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遇到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健康问题,它们初时可能只是轻微的不适,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阑尾炎作为消化系统中的一个常见急症,阑尾炎却经常被误认为是“小毛病”,其潜在的大危害却不容忽视。 阑尾炎是一种由阑尾管腔堵塞或血供终止引发的阑尾坏死,进而继发细菌感染。它分为急性阑尾炎和慢性阑尾炎两种类型。急性阑尾炎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患者年龄跨度广泛,但20岁~30岁的青壮年及男性发病率较高。慢性阑尾炎则多由急性阑尾炎发展而来,食物残渣、蛔虫、异物、肿瘤等都可能是致病因素。 急性阑尾炎的典型症状是转移性右下腹部疼痛,即腹痛开始多位于上腹部或脐周,数小时后疼痛转移并固定在右下腹部,疼痛性质逐渐加重,变为绞痛。患者还可能出现胃肠道症状如厌食、恶心、呕吐、腹泻等,并伴有乏力、寒战、高热、心率加快等全身症状。慢性阑尾炎则表现为持续性右下腹部疼痛,多为隐痛或间断性疼痛。 阑尾炎的危害 阑尾穿孔与腹膜炎 急性阑尾炎未能及时治疗,可能导致阑尾穿孔,脓液和细菌扩散至腹腔,引起弥漫性腹膜炎。 肠梗阻 阑尾穿孔后,即使患者幸存,也可能因肠道粘连而频繁发生肠梗阻,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慢性阑尾炎反复发作 急性阑尾炎治愈后,可能遗留阑尾壁纤维组织增生和增厚、管腔狭窄及周围粘连等问题,导致慢性阑尾炎反复发作。 感染性休克与败血症 病情严重时,阑尾炎可引起腹腔广泛感染,导致感染性休克和败血症,表现为血容量不足、败血症等,危及患者生命。 阑尾炎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症状方面,典型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部疼痛,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体征上,右下腹麦氏点有固定压痛和反跳痛。辅助检查,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B超检查结果显示阑尾增粗、周围脓肿,CT(计算机层析成像)直接显示阑尾及周围炎症等。综合这些信息,医生可以做出阑尾炎的诊断。阑尾炎的误诊率较高,确诊有赖于全面的临床评估和必要的检查。 如何应对 及时就医 一旦出现上述阑尾炎的典型症状,患者要立即就医,以免病情恶化。 保守治疗 对于症状较轻或存在手术禁忌证的患者,可以采取保守治疗。如卧床休息、流质饮食、禁食,应用有效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等措施。在保守治疗期间,患者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及时转为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大多数急性阑尾炎患者一旦确诊,应尽早进行手术切除阑尾。手术可以通过开腹或腹腔镜途径完成,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对于慢性阑尾炎反复发作的患者,也建议进行手术切除,以避免病情反复。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昌邑市人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