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看OTC标识和食品标签
OTC标识 我国现行的药品分类管理是根据药品安全有效,使用方便的原则,依其品种、规格、适应证及给药途径不同,对药品分别按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进行管理。OTC代表非处方药。 什么是非处方药 非处方药由处方药转变而来,是经过长期应用、确认有疗效、质量稳定、非医疗专业人员也能安全使用的药物。甲类非处方药标识为红色,乙类非处方药标识为绿色。甲类的可在医院、药店销售;乙类的可以在医院、药店、超市、宾馆等地方销售。 注意事项 1.尽管非处方药方便了患者治疗,但是要警惕因使用不当而致病的现象发生,应根据病情应用,杜绝盲目以大剂量、重剂量治疗的做法。 2.同时,欲购非处方药,一定要到悬挂全国统一的绿十字灯箱、店内悬挂《药品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的正规药店,咨询店内有药师证的营业员。 3.同时建议使用非处方药的患者,要建立买药记录本,将用药后有无过敏反应以及使用方法和疗效如何做好详细记录,以备为今后购药提供参考依据。 食品标签 食品标签通常标注了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配料、质量(品质)等级等,可以告诉消费者食物是否新鲜、产品特点、营养信息等。国家规定,预包装食品都必须有食品标签,这既是实现食品安全和科学管理的需要,更是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客观要求。 因此,我们购买食物时,一定要养成看食物标签的良好习惯,特别是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 日期信息和储存条件 包装食品上的日期信息包括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两个方面。购买时尽量选择生产日期较近的,不购买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在保质期内的产品,要看食物是否在标示的储存条件下存放,如标签要求冷藏的,卖家却放在常温下,这种食品最好不要购买。 配料表 按照“食物用料量递减”的标示原则,食品配料表按序标示了食品的原料、辅料、食品添加剂等信息。所有使用的添加剂种类必须在配料表中标示出来,购买选择时应予关注。如“氢化植物油”“植物奶油”“植物黄油”“人造黄油”“蔗糖”“果糖”“盐”“起酥油”等都可在其中看到。 营养标签 学会看营养标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选择食物,让大家吃得更健康。营养标签包括营养成分表、营养声称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 营养成分表是营养标签的核心,显示该食物所含的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等食物营养基本信息,有助于了解食品的营养成分和特征。那么,营养成分表要怎么看?其实很简单,一共就3列。 第1列,展示主要营养成分的名称。我国食品标签强制标示4种核心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及能量,简称“4+1”。 第2列,展示每100克(毫升)食品中,所含各营养成分的量。 第3列,展示每100克(毫升)食品中,所含的营养素占人体一天所需营养素的百分比。 营养声称即关于食品营养特性的说明,包括2个部分:含量声称和比较声称。例如,日常采购的预包装食品上经常有低脂、无糖或富含膳食纤维等标语,就属于含量声称,而与基准食物或参考数值相比(如糖含量减少50%或蛋白质含量增加40%)则为比较声称。但是,这些声称是需要达到规定的标准的。这些声称可以帮助消费者快速选择出符合健康需求的产品。 营养成分功能声称是关于营养成分能对人体产生哪些好处的声明。这一部分的标示只能选用《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中规定的标准用语,不能修改。比如,碳水化合物是人类能量的主要来源。 购买食品看标签,让营养标签成为科学选择食品的好帮手。根据我国《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的规定,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钠是我国营养成分表强制标示的内容。如果预包装食品的配料中含有或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氢化和(或)部分氢化油脂时,在营养成分表中还应标示出反式脂肪(酸)的含量。 看营养标签时,应关注这些词: 无糖:是指食品中含糖≤0.5克/100克(固体)或100毫升(液体)。 低糖:是指食品中含糖≤5克/100克(固体)或100毫升(液体)。 减少糖:是指食品中含糖与参考食品比较,糖含量减少25%以上〔参考食品(基准食品)应为消费者熟知、容易理解的同类或同一属类食品〕。 无盐:是指食品中含盐≤5毫克/100克或100毫升。 低盐:是指食品中含盐≤120毫克/100克或100毫升。 减少盐:是指食品中含盐与参考食品比较,钠含量减少25%以上。 无脂:是指食品中含脂肪≤0.5克/100克(固体)或100毫升(液体)。 低脂:是指食品中含脂肪≤3克/100克(固体);≤1.5克/100毫升(液体)。 减脂:是指食品中含脂肪与参考食品比较,脂肪含量减少25%以上。 (本栏目由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处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