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
PDF版查看  第四版:专版
 
第六版:视界
 上一版    下一版  
从冬病夏治看中医如何守正创新
麻黄升麻汤的应用思路
新郑华信民生医院
中医药养生文化产业发展的多维度思考
宝丰县医疗健康集团人民医院
1
11 1 2021年7月13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中医药养生文化产业发展的多维度思考
 

中医药养生文化产业发展的多维度思考
□赵 冰

   养生一词,原出《管子》,乃保养生命以达到长寿之意。中医药养生文化是中华民族劳动智慧和传统文化的精髓,从《黄帝内经》开始,历代众多医家、佛家、道家对养生之道都进行了探索和详细论述,逐步形成一套系统的中医养生理论。
    河南是中医药的重要发祥地,中医学以整体辨证、天人合一思想以及中医药特色技术而著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国粹。进入新时期,以传承创新为根本,河南弘扬中医药文化,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和中医药应用,中医药事业得到持续快速发展。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推动中医药发展的措施,提出要做好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积极推动中医药科研和创新,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推动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相结合、相促进的要求,为中医药工作指定了方向,明确了目标与任务。
    如今,面对中医药文化发展的新形势,在全球健康养生旅游业备受青睐的大环境下,中医药养生旅游受到广泛关注与推广。20世纪90年代末兴盛的温泉旅游是我国养生旅游发展的早期形式,真正的养生旅游则始于2002年海南三亚康复疗养保健旅游和广西南宁中医药养生旅游,随后在四川、山东等地得到迅速发展,养生旅游已成群众旅游的热点。
    目前,中医药养生旅游研究尚处在初级阶段,国内学者对其定义尚未形成统一认识。大部分研究者认为:中医药养生旅游是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思想,传承天人相应(人与自然一体观)的整体观、三因治宜(因时、因地、因人治宜)的动态观念,以形神共养、动静结合、阴阳平衡为原则,以中药调理、食疗、针灸、推拿、足浴、刮痧、拔罐、熏洗等为手段,融合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能够令旅游者强身健体、情志舒畅、身心舒畅的旅游活动,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和中医药特色的养生旅游新业态。
    近期,笔者通过文献研究、SWOT(企业战略分析法),以河南中医药大学与许昌市鄢陵县花都温泉医养结合示范区为研究基地,以校地合作为例,对合作背景下中医药养生旅游开发和发展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实施合作共建可以为双方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可实现优势互补。
    在校地合作背景下,中医药养生旅游发展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有利于中医药院校及附属医院将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校地合作能够将高校及附属医院中医药优势资源与地方养生旅游资源高度融合,既能将优势医疗资源下沉,又能为地方旅游项目注入中医药特色,将中医药文化特色、中医药养生保健与地方旅游特色融为一体,创造社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中医药高校与旅游胜地相结合,联合建设医养结合研究基地,既为中医药创新发展提供了一条思路,又为大力创新发展地方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校地合作背景下,中医药养生文化与地方旅游产业相结合,可有效规避中医药养生文化与旅游产业结合不紧密和人才紧缺的风险,推进养生旅游业快速发展。
    笔者通过分析与研究,发现中医药养生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针对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笔者提出一些建议:首先,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管理部门在建立健全中医药养生旅游产业发展工作机制,协调好产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加强市场引导的同时,还需要指导旅游机构和中医药协会加强管理,引导和规范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其次,大力开发中医药养生旅游产品。充分发挥校地合作优势,学校及附属医院在合作过程中发挥中医药养生的特色,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医疗机构进行创新,加强对旅游、中医药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同时,应大力开发中医药养生旅游产品的力度,包括中医药保健食品、美容产品、保健器械等;旅游项目的开发应强化体验性、互动性、文化性、趣味性,融合观光旅游、休闲娱乐、养生体验、科普学习于一体,突出中医药文化内涵。最后,加大产业人才培养力度。依托校地合作建设中医药养生旅游资源优势,建立中医药养生旅游人才培训机构,组织各类培训及交流活动。同时,加强对旅游企业管理人员、导游人员、服务人员的培训,培养一批既懂中医药文化又懂旅游服务,并具备一定外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样,可推进中医药养生旅游产业的专业化和规范化发展进程。
  (作者供职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