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专版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专版
PDF版查看  第四版:广告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法》贯彻实施两周年
PDF版查看  第六版:中医中药中国行
PDF版查看  第七版:壮丽70年中医药发展历程
PDF版查看  第八版:《中医药法》贯彻实施两周年
 
第八版:乡医课堂
 上一版  
奥美拉唑能否长期服用
每周一练(艾滋病防治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孩子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误区
吃得越多免疫力越强吗
1
11 1 2021年7月8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孩子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误区
 

孩子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误区
□张辉果

   在临床上,来门诊看生长发育的孩子越来越多。这是一个喜忧参半的现象,一方面反应出家长对孩子身高的重视程度提高了;另一方面也表现为两个极端现象,13岁~14岁孩子骨龄接近闭合的,强烈要求打“长高针”,而一些5岁~6岁已经诊断为“矮小症”的家长却半信半疑,犹豫不决,甚至侥幸观望放弃治疗。生长发育事关重大,有些错误的认识造成了一些遗憾。
    误区一:认为父母高,孩子一定高。孩子身高约有70%来源于父母遗传。还有约30%来源于后天多种因素,有着同父同母的兄弟姐妹,甚至双胞胎身高也会有差别。后天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可过分强调遗传而忽视后天影响因素。
    误区二:男孩没变声,女孩没来月经,还不算发育,不着急。变声和月经是标志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期的标志,骨骼生长,已经接近闭合,身高开始进入倒计时。进入青春期的标志是女孩乳房隆起,男孩睾丸增大,特别是男孩性发育隐蔽,一般被家长极难观察到,所以进入9岁前后要持续监测评估身高发育状况。很多家长错误地认为,月经初潮会带来身高和体重的快速增长。实际上,如果出现月经初潮,表明已经进入青春期的中后期,是个体发育已接近成熟的标志,此时身高增加明显放缓,生长空间已非常有限。
    误区三:孩子不喜欢吃饭,挑食,才会导致身材矮小,只要补充营养,孩子身高肯定能够正常。3岁以后调控孩子生长的关键因素不再是营养,而是生长激素,儿童身高增长主要依赖生长激素的分泌。生长激素分泌过少就会导致生长迟缓,生长激素通常是在血糖比较低的时候分泌。而一个人通常是在饥饿的时候血糖水平比较低,也就是说,人在饥饿的时候生长激素分泌会更多一些。这与中医的经典理论“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是吻合的。
    误区四:只要骨骺没有闭合都可治疗,等长大些了再治疗也不迟。年龄越大,骨龄也越大,生长空间越小,一般女孩骨龄大约14岁~15岁长骨骨骺闭合,男孩骨龄大约16岁~17岁出现长骨骨骺闭合,孩子也就停止长高了。一旦骨骺闭合,无论任何方法都不可能再长高。很多家长一味等待孩子晚长,认为孩子现在矮点不要紧,到了青春期会有一个意想不到的猛增期。其实长高的机会错过了,就再也没有了。所以,一旦发现孩子身高偏矮,越早干预效果越好,千万不要等到骨骺闭合才想去干预。
    误区五:吃增高药效果好。有些口服的增高药对青少年的确有增高效果。但研究发现该类增高药物含有性激素,性激素有促进身高增长的作用,但促进身高增长的同时,会加速促进骨骺的快速闭合,对终身高的改善是有弊无利的。有些家长认为给孩子用补药和维生素可以长高,滥用补药或过量服用维生素可能会引起儿童性早熟及其他问题,而性早熟是儿童长不高的元凶之一。
    误区六:二十三蹿一蹿。其实这种俗话是不科学的。老观念认为孩子有早长和晚长之分,所谓的晚长医学上是指青春期发育延迟,这样的孩子青春期前身高正常或略偏矮,只是到了青春期其他同龄人身高陡增而自己青春期延退,才会显得身材矮小,一般孩子父母也曾有晚长个的情况。如果孩子骨龄落后实际年龄2岁且生长激素水平正常,则可能为晚长或体质性青春期延迟,但如果骨龄与孩子年龄相匹配,则提示孩子不属于晚长。而且考虑到现在经济水平与一二十年前的巨大差距,父母的身高不一定代表了准确的遗传水平,如果孩子身高落后较大,是否晚长应由专业医生作出判断,切不可只是等待,应及时就医。
    儿童生长发育需要长时间的健康管理,非一朝一夕可见功效,要尽早为儿童建立个体化的身高档案,定期评测,如果发现孩子身高落后于同龄儿童,应到医院专科门诊就医,首先需要检测骨龄,通过骨龄,判断孩子骨骼生长情况、骨骺闭合的程度和生长潜力,一些达到矮小症标准的孩子需要通过生长激素水平、脑垂体磁共振等检查综合评估。
    每个孩子的生长发育都是一场争分夺秒的短跑比赛,越早开始身高管理,孩子的身高就有可能多长高一点。爸妈们要做的是定期监测,通过饮食、运动、睡眠、情绪等方面的管理,让孩子的生长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尽可能达到理想成年身高。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中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