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曼利
随着天气转凉,心血管内科的患者逐渐增多。这天,张女士打电话到科室里寻求帮助。张女士是心血管内科的老患者,10年前在干农活儿时突发胸闷,胸骨后有憋闷感,持续数十分钟。张女士面色苍白、出汗、恶心、短暂意识不清,经休息后好转,未治疗,随后间断发作;休息时也会出现胸闷,持续数分钟,服用硝酸甘油后好转。半个月前,张女士的症状再次发作。经过诊断,医生确诊张女士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并建议张女士住院治疗。 心绞痛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并且对其生命安全也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医务人员要熟练掌握规范的护理技术和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患者的病情进一步恶化。
心绞痛的发病原因 心绞痛主要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痉挛,心肌供血不足而引发疼痛。 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一种常见表现形式。而冠心病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的管理和治疗。 心绞痛发作的诱发因素较多,如体力劳动、情绪激动、饱餐、寒冷、吸烟等,都可能诱发心绞痛。 因此,患者要尽量避免这些诱发因素,以减少心绞痛发作的频率。
心绞痛发作时的紧急处理
立即休息 当患者心绞痛发作时,应立即停止正在进行的任何活动,原地坐下或躺下休息。因为活动会增加心肌耗氧量,而休息可降低心肌耗氧量,帮助患者缓解心绞痛。一般来说,经过数分钟的休息后,患者的症状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减轻。 药物护理 硝酸甘油的使用 患者应迅速取出随身携带的硝酸甘油片,一般舌下含服0.3毫克~0.6毫克(1片~2片)。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将药片放在舌下,让其自然溶解吸收,不要吞咽,因为舌下静脉丛丰富,药物可迅速通过舌下黏膜吸收进入血液循环,通常在1分钟~2分钟内起效。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若5分钟后疼痛仍未缓解,可再含服1片。若患者连续含服3片后,疼痛依旧剧烈且不能缓解,应高度怀疑心肌梗死,需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心理护理 心绞痛发作时,患者往往会因胸部疼痛而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会进一步加重心绞痛的症状。护理人员或家属需要陪伴在患者身边,用温和、镇定的语气与患者交流,告知患者不要惊慌。经过正确治疗后,大多数心绞痛患者能够缓解。护理人员还可以轻轻握住患者的手,给予其身体上的接触和情感上的支持,让患者感受到关心和安全感,帮助其稳定情绪,有利于症状缓解。 吸氧护理 在心绞痛发作时,护理人员可以给予患者吸氧。一般采用鼻导管吸氧,氧流量可调节为每分钟2升~4升。吸氧可以提高患者血液中的氧含量,改善心肌缺氧的状况,有助于缓解心绞痛。 监测生命体征 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一般可通过触摸脉搏大致了解心率情况,正常成年人心率为每分钟60次~100次,若心率过快或过慢都可能影响心脏功能。同时,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硝酸甘油等药物会引起血压下降,若患者出现头晕、心慌等不适,且伴有血压明显降低,要及时调整患者体位为平卧位,并适当减少药物剂量或暂停用药,必要时呼叫急救人员进一步处理。
心绞痛发作后的护理与预防
饮食调整 提倡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盐饮食。减少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量,可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以及全谷物类等食物。控制盐分的摄入量,以减轻心脏和血管的负担。避免暴饮暴食,每餐以七八分饱为宜,饱餐会使心脏负担加重,易诱发心绞痛。 适度运动 在病情稳定期,鼓励患者适度运动。可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有氧运动,运动强度要适中,以运动后微微出汗、不感到疲劳为宜。运动前要进行适度的热身活动,运动后要进行拉伸放松。一般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分3次~5次完成。但是要注意,运动过程中如果出现心绞痛发作的先兆,如胸闷、心悸等,应立即停止运动,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戒烟限酒 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强调吸烟对心血管系统的严重危害,烟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从而加重心绞痛病情。劝导患者坚决戒烟。对于饮酒,建议患者适量饮酒,男性每天饮酒的酒精含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过量饮酒同样会对心脏和血管造成不良影响。 药物依从性教育 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详细介绍所服用药物的名称、作用、服用方法、剂量,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例如,硝酸甘油要随身携带,以备心绞痛发作时及时使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要按时足量服用,以预防血栓形成。 强调药物依从性的重要性,告知患者只有按时足量服用药物,才能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心绞痛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如果患者对药物有任何疑问或出现不良反应,要及时与医生联系,不要自行停药或换药。 心理调适 长期患有心绞痛的患者往往心理压力较大,而不良的心理状态会影响患者康复。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可通过参加社交活动、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来缓解心理压力。当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时,护理人员可建议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通过心理疏导等方式来改善心理状态,促进病情的稳定。 定期复查 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说明定期复查的重要性。通过定期复查,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一般建议患者每3个月~6个月进行一次全面复查,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血脂、血糖等相关检查。 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复查前要注意的事项,如保持正常饮食和作息,避免服用可能影响检查结果的药物等。在复查时,患者要如实向医生汇报自己的病情及服药情况,以便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作者供职于河南黄河科技学院附属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