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文化
 
第八版:杏林
 上一版  
夏季养生从这四点做起
读经典 学经典 悟经典 用经典
罗汉果
服用中药期间的注意事项
发热门诊建筑设计的后思考
1
11 1 2021年7月20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读经典 学经典 悟经典 用经典
 

读经典 学经典 悟经典 用经典
——读《黄帝内经·灵枢》有感
□郭六雷

   疗效是检验医生治病水平的标准。作为一名医生就要努力钻研技术,提高自己的治疗水平,努力为患者解除病痛。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治疗水平呢?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也可以拜师学习,但最终要把书本上的知识、跟师学习的经验,变成自己的技术,应用于临床给患者治病。我们要怀有敬畏之心,提高为患者治病的本领,因为患者就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是检验我们治疗水平的人,也是唤醒我们要终身学习的内驱力。
    回归经典,突破瓶颈。我在临床工作了二十多年,先前喜欢看针灸经验集、临床验案等方面的书籍,想从中学习名医大家的经验,并且在自己身上进行验证,有时有效,有时无效,想提高疗效和治疗范围很是困难,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总是不能完美结合。后来我就把学习的重点放到《黄帝内经》上。因为《黄帝内经》是四大经典之首,是历代医家必读、重点学习的著作之一。
    很多医家都是在《黄帝内经》《伤寒论》上下过一番苦功后成名的,于是我就下定决心先学习《黄帝内经·灵枢》(以下简称《灵枢》)。为什么要先学习《灵枢》呢?因为其成书年代最早,《黄帝内经》包括《灵枢》《素问》两部分,大概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比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早。在《伤寒杂病论》序中提到的《九卷》就是《灵枢》。《灵枢》又名《灵枢经》《针经》,在《素问·八正神明论》第二十六篇中提到,岐伯曰:法往古者,先知《针经》也。
    《灵枢》是古圣人之书,论述的是针刺之道。读这部医学经典时,要静下心来,认真、仔细地精读,反复体会,掌握它的方法,再把学习到的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证实其方法有效。
    怎样去掌握这些方法呢?要努力按经典中的指导留心寻找,在《灵枢》的字里行间,它会告诉你真谛,但不是在一段或一篇中讲完,是分散在诸多章节中,要认真、仔细、反复思考,把经典中的真谛找出来,这些真谛是古人智慧的结晶,要努力掌握它。
    由于对《灵枢》的反复精读,文章的前后对照,后文可解释前文的意思,以及逐步将前面的方法用于临床后的体会,也许对原有经文的理解会有新的或不同的理解。现阶段对经文的理解是建立在临床实践基础上的,对原理解的内容要仔细体会并加以临床运用。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也许对不理解的经文会幡然醒悟,这就是“悟”的过程。对这些经典的理解,需要把思维浸泡在经文内容中去思索,思索一定要围绕经文,围绕临床实践,去理出头绪逐步完善整理核心内容,最终整理出自己对经文认识理解的东西,也就是自己吸收消化这些经文变成自己整理出来的实用的东西。整理出来东西很实用,验于临床,疗效显著。这是《灵枢》称之为医林绝学的魅力所在。
    读《灵枢》要反复地读原文,不要去读医家注解,只有原文最真实可靠,其他的注解对原文的理解可能会对读者产生误导,文章的句逗是后人所加,不要完全相信,因为上句与下句之间句逗位置的改变,意思就不同,这要看读者的理解程度。学习《灵枢》一定要沿着古圣人的思路去研读,如《灵枢》中的《官能》篇,就是古圣人对针灸知识的总结和概论,大家在学习时,尽最大能力把该篇提到的知识点提炼出来,加以总结并验于临床,加以掌握。这是最本源的针灸。
    清代医家周学海的著作《内经评文灵枢》自序中写道:是书宽平正大不动声色,而天地万物已在涵盖之中,糟粕精华,尽入微言之内,故常以为此三代之盛,涵养有道之士之所为作也。《黄帝内经》此等文字,真是天造地设,其广大博厚,真是天无不覆,地无不载,非三代上不能作,非三代上之圣人不能作。读者须细品其繁复处、接换处,再总观其大处、雄处,略无变化,却无处不变化,如汪洋大海,鱼龙百怪,隐见出没于其中,而人莫能测也;人如青天无云,平沙万里,一望无际,不见丘壑,而人处其中,自觉气清神旺,浩然而百骸俱畅。
    读经典也是一种养生,可以使人心旷神怡。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