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侯少飞 通讯员 徐 涛
截至7月7日11时,郸城县完成第一针接种433693人份,第二针392884人份!均居全市第一。 郸城县何以能领先?这与郸城县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及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发挥了县、乡、村医疗机构“一家人”效应,争当群众健康“守门人”分不开。 党史学习教育 构筑保障人民健康免疫屏障 实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是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构筑保障人民健康免疫屏障最有效手段。 在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中,郸城县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成立领导小组,建立指挥部,制定系列方案,建立了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乡镇(办)属地管理责任、部门主体责任、行业监管责任、个人社会责任“四方责任”工作机制和网格化管理责任制,实行县处级领导分包乡镇(办),乡镇(办)干部分包行政村(居委会),行政村(居委会)干部包村、包户、包社区、包街道、包住宅小区责任制,做到“不漏一村(社区),不漏一户、一人”,为18岁以上目标人群精准排查和预防接种提供了组织保障。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确保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顺利开展,郸城县财政拨款近1亿元用于购买新冠病毒疫苗和接种设备、设施;为规范设置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点,做到常规疫苗接种和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分开,又拨款235万元购买疫苗运输车2辆和登记台、接种台、电脑、扫码枪、医用冷藏冰箱、冷藏运输箱等全套接种设备。 身先士卒、争当表率。通过党史学习教育,郸城县从县处级领导干部到各局委机关负责人,再至乡镇党政干部、行政村党员干部,形成了“一把手”带头接种作表率的良好氛围,以实际行动动员亲属、同事积极接种。 同时,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是一名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宣传员,广泛宣传全民共筑“免疫长城”的重要作用;是一名科普员,主动做好接种疫苗科普工作;是一名示范员,带头遵守疫情防控规定,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疫苗接种工作的强大动力,筑牢人民群众安全健康的坚固防线。 医共体展实力 医防结合冲在一线 自2018年以来,郸城县在全市率先推行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以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中心医院、县妇幼保健院4个县级公立医院为龙头,带动19个乡镇卫生院和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60个村级卫生室、26个民营医院分片整合,组建4个医疗健康服务集团,推动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融合联动发展。医共体建设成效被国务院办公厅、河南省政府表彰,被评为2020年度全国“推进医改、服务百姓”十大新举措,2021年4月荣获河南省优秀改革成果奖一等奖。 接到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任务的第一道指令,郸城县委、县政府就动员各局委机关和卫生健康系统,依据全民健康档案,加之最新排查的数据,从全县137万总人口中得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目标人群47.67万人的精准数字。 目标精准,有的放矢。郸城县卫生健康委接过县委、县政府的指令,立即发挥医供体作用,对接种点进行扩增扩容。根据现有接种服务能力、冷链及硬件设施基础,设置4家医健集团总医院和23家原有预防接种门诊共27个接种点。 通过医共体党委统领,郸城县从县直集团总医院抽调221名医务人员,经培训合格后充实到预防接种单位;集团总医院的专家坐镇、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指导,27个接种点都拥有一支训练有素、业务精良的接种队伍,从健康行程扫码和入口秩序、体温测量、接种咨询、预检告知,再到三查七对一验证、疫苗扫码、接种、接种医生签字、接种留观告知,确保每个环节均不少于4名工作人员。 医共体,一家人。每个医健集团和辖区卫生院都是人、财、物共管,责、权、利统一。在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中,郸城县县直4家医健集团总医院均是异常反应处置救治单位,由负责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副院长专职负责,并抽调87名职称高、业务熟的心血管内科、急诊科、呼吸科医生以及其他医务人员,派驻到所管辖乡镇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驻点进行疫苗接种异常反应医疗救治工作,做到有备无患、确保安全。 每天23时,郸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苗冷链车从市里接回疫苗,从零时至凌晨5时辗转全县,将疫苗送至27个接种点。天亮后,前来接种疫苗的人井然有序地排队接种疫苗,每天都确保疫苗清零。 “我们严格接种流程,每一针都做到人、账、苗相符,全程可追溯。全县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毫不松懈落细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有序开展疫苗接种,坚决构筑郸城群体免疫屏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郸城县县长李全林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