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压力大?你的心脏可能正在“透支”
2025-4-30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中,熬夜和压力似乎已经成为许多人生活的常态。无论是为了工作加班到深夜,还是为了生活琐事而焦虑不安,这些看似不可避免的生活方式,其实正在悄无声息地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尤其是心脏的健康。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熬夜和压力如何让我们的心脏处于“透支”状态,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护理方法来保护我们的心脏。
一、熬夜的危害
熬夜,这个在当代社会屡见不鲜的现象,背后隐藏着对心脏健康的巨大威胁。夜晚本是人体进行自我修复与调整的黄金时段,心脏也不例外。在睡眠过程中,心率会自然减缓,血压逐渐下降,心脏得以从白天的紧张工作中解脱出来,进入一种相对放松的状态,为第二天的运转积蓄能量。然而,长期熬夜却打破了这一自然规律,让心脏被迫长时间处于高负荷运转状态。
当我们熬夜时,身体会持续分泌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应激激素。这些激素就像给心脏打了一针“兴奋剂”,促使心跳加速、血压升高,以满足身体在熬夜状态下对能量和警觉性的需求。但心脏并非永动机,长期处于这种过度兴奋的状态,会加速心肌细胞的衰老和损伤。心肌细胞一旦受损,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就会受到影响,进而引发一系列心脏问题。
从短期来看,熬夜可能会导致心悸、胸闷、气短等不适症状。这些症状往往是心脏向我们发出的“求救信号”,提醒我们身体已经不堪重负。如果此时我们仍然不加以重视,继续熬夜,那么长期下去,就可能增加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严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二、压力的影响
压力,是现代人生活中无法回避的“隐形敌人”。无论是职场上的竞争压力、生活中的经济压力,还是人际关系带来的压力,都像无形的枷锁,紧紧束缚着我们的心灵,也给心脏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当我们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时,身体会持续分泌皮质醇等应激激素。这些激素同样会导致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使心脏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心脏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泵”,在压力的驱使下,不断加大工作量,以满足身体在应激状态下的需求。然而,这种过度的工作会让心脏逐渐疲惫不堪,功能也会逐渐下降。
压力还会影响人的情绪,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还会进一步加重心脏的负担。焦虑和抑郁会使人体的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进一步加重心脏的缺血、缺氧状态。而且,长期处于负面情绪中的人,往往更容易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暴饮暴食、吸烟、酗酒等,这些习惯又会进一步损害心脏健康。
三、守护心脏的措施
1.调整作息,保证充足睡眠
良好的睡眠是心脏健康的基础。我们要尽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尽量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成年人每晚应保证7 - 9小时的高质量睡眠,让心脏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我修复和调整。
为了提高睡眠质量,我们可以在睡前营造一个安静、舒适、黑暗的睡眠环境。避免在睡前使用电子设备,因为电子设备发出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影响睡眠。还可以在睡前进行一些放松的活动,如泡个热水澡、听一些轻柔的音乐、阅读一本轻松的书籍等,帮助身体和大脑放松下来,进入睡眠状态。
2.学会减压,保持心态平和
减压是保护心脏健康的重要环节。我们要学会正确认识和应对生活中的压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减压方式。运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减压方法,它可以促进身体分泌内啡肽等神经递质,这些神经递质具有改善情绪、缓解压力的作用。我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如跑步、游泳、瑜伽、太极拳等,每周坚持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冥想也是一种很好的减压方式。通过冥想,我们可以让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当下,排除杂念,放松身心。每天花15 - 20分钟进行冥想练习,长期坚持下来,会发现自己的心态变得更加平和,压力也得到了有效的缓解。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与朋友、家人交流,倾诉自己的烦恼和压力,获得他们的支持和理解,从而减轻心理负担。
3.健康饮食,均衡营养
饮食对心脏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我们要遵循均衡饮食的原则,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豆类、坚果等。这些食物富含抗氧化物质,可以帮助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心脏的损伤。
同时,要控制脂肪、盐和糖的摄入量。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如动物油脂、油炸食品等,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橄榄油、鱼油等。限制盐的摄入,每天的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以降低高血压的发生风险。减少添加糖的摄入,避免过多食用含糖饮料和甜食,预防肥胖和糖尿病,这些疾病都会对心脏健康造成威胁。
4.定期体检,及时发现隐患
定期体检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定期进行心电图、血压、血脂、血糖等心血管相关的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心血管问题。特别是对于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高危人群,更要加强体检的频率和项目。
通过体检,我们可以了解自己的心脏健康状况,如果发现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异常,或者心电图出现异常改变,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保护心脏健康。
5.遵医嘱,合理用药
对于已经患有心血管疾病或存在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人群,应遵医嘱合理用药。常见的药物包括降压药、调脂药、抗血小板药等。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控制血压、血脂,预防血栓形成,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在用药过程中,我们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按量服药,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同时,要注意观察药物的副作用,如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调整用药方案。
6.戒烟戒酒,远离不良嗜好
吸烟和饮酒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增加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发生风险。饮酒会导致血压升高、心律失常,还会影响肝脏功能,进而影响血脂代谢,加重心脏负担。
四、结语
熬夜和压力,就像两把无形的刀,悄悄切割着我们的心脏健康。然而,只要我们足够重视,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学会减压、健康饮食、定期体检等措施,就能有效守护心脏的健康。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为心脏减负,为健康加分,让心脏在良好的状态下继续为我们跳动,陪伴我们走过人生的每一个精彩瞬间。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 张亚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