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闭
点击关闭
健康资讯
医药卫生网 > 健康资讯
《中国黑色素瘤患者行为现状调研白皮书》发布,超过八成患者疾病认知有待提高,以把握精准治疗良机
】【关闭 2021/9/26 16:18:14 | 来源:医药卫生网 |


     2021926日,在2021CSCO年会上,《中国黑色素瘤患者行为现状调研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正式发布。数据显示,黑色素瘤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不足,约1/3的患者在患病前没有听过黑色素瘤,超过半数患者听说过黑色素瘤但不了解16%的中国黑色素瘤患者关注基因检测并知道其必要性,三成的患者没听说过基因检测而可能错过精准靶向治疗。

 黑色素瘤虽然是一种罕见病,但我国人口基数大,患病总人数仍不可小觑。患者对黑色素瘤的了解情况,深深地影响着患者的就诊行为、后续治疗和生活质量。本次线下回顾性调研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黑色素瘤专家委员会、CSCO患者教育专家委员会携手中国医学论坛报社,在诺华肿瘤的支持下于20216月至8月期间进行,覆盖了全国20家医院、60位医生,补充了我国缺乏对黑色素瘤患者行为学的调研数据和客观报告的空白,并通过在线发布会中多位项目专家发言,阐述了当下中国黑色素瘤患者的实际需求,为我国黑色素瘤领域的患者教育、精准诊断、规范治疗、提高预后建言献策,助力中国黑色素瘤患者的生存与生活质量的提升。

 

足底高发伴溃疡,浸润较深预后差 

黑色素瘤起源于黑色素细胞,是一种恶性程度相当高的癌中之王,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人数最多的年龄区间:50-69岁),并可见于人体各个部位。既往的调查显示,中西方黑色素瘤分型存在较大差异——美国黑色素瘤91.2%是皮肤型[1],而中国黑色素瘤以肢端型(41.8%)、黏膜型(22.6%)[2]居多。本调研结果显示,肢端型的分布比例更高(51%),其中足底占比最多(48%);其次是非慢性日光损伤型(22%)和黏膜型(17%),慢性日光损伤型(包括皮肤型)仅占7%

 

 

我国黑色素瘤患者初诊时已是中晚期是临床中广泛认同的观点,本调研发现56%的患者是中晚期(III-IV期),早期(I-II期)患者仅占13%而在病理诊断方面,本调研显示66%的患者明确伴有溃疡,平均浸润深度为3.81 mm,意味着我国黑色素瘤患者除了分期较晚,预后也较差——因为溃疡被认为反映了肿瘤的快速生长,如果原发灶有溃疡,那么肿瘤细胞就极易复发及转移。同时浸润越深,预后就越差。

 

疾病认知严重不足,科普宣教任重道远 

患者对黑色素瘤的疾病认知程度,会直接影响患者是否能够及时就诊和治疗。本调研结果显示1/3患者在就诊前没听说过黑色素瘤,因此我国大部分黑色素瘤患者前来就诊时分期较晚,可能和患者的疾病认知程度不足密切相关。 

调研结果同时显示,患者最常了解黑色素瘤的渠道是医生科普(80%)和网络资讯(57%65%的患者认为黑色素瘤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治疗。项目主席CSCO黑色素瘤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郭军教授提到:中国每年新发黑色素瘤患者约2万人。此次《白皮书》的发布,不仅充分体现临床医生对患者进行科普教育至关重要,同時也意味著通过数字化科技的创新将可以大力拓展我国黑色素瘤患者教育。希望《白皮书》能够起到医生与患者沟通的桥梁作用,更好地提升患者的黑色素瘤相关知识

 

 

 

 

治疗决策要精准,基因检测必须做

 黑色素瘤是最早开展新型靶向药物研发的瘤种之一,因此基因检测尤为重要,且已被国内外各大权威指南列为必做检查。基因检测可以明确何种基因突变导致了黑色素瘤的发生,有利于对症给药,为患者对症寻找靶向治疗药物还可以为其家族成员起到遗传性疾病、或是高发风险等警示作用。基因检测也可以为医生提示患者的预后情况,比如同样都是BRAF突变的患者,同时存在其他基因突变的患者预后就会相对更差一些。由此观之,基因检测关乎患者诊疗全程,重要性可见一般。本调研结果显示,国内患者对基因检测认知程度较低,16%的患者关注基因检测并知道其必要性,剩下的大部分患者很有可能因此错过靶向精准治疗。

 

 

在参与调研的患者中,98%接受了至少1次基因检测但仍存在2%的患者仍未做基因检测,检测率并未实现患者群体的完全覆盖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患者对基因检测的认知不足;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基因检测费用高昂。调研结果显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85%,自费患者为5%四成左右的患者花费8000元以上进行基因检测76%的患者无法通过医保报销基因检测费用北京积水潭医院刘巍峰教授解读相关数据时表示《白皮书》调研结果显示我国黑色素瘤患者的依从性较好,遵医嘱进行基因检测的比例很高,但基因检测费用和就诊前对基因检测的了解程度,仍是我们未来需要关注的重点。

 

 

 

 

除恶 患者的信赖是动力 

令人欣慰的是,调研结果显示,医生临床工作中最常参考《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黑色素瘤诊疗指南》的比例高达97%意味着临床权威指南已经得到广泛普及,治疗规范化程度高,这离不开CSCO一直以来所做的工作和努力。项目执行主席、《CSCO黑色素瘤诊疗指南》执笔人、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斯璐教授谈到:作为一种相对罕见的疾病,《白皮书》能够收集到这么多的病例已实属不易,未来持续在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通力协作下共同更加地完善我国黑色素瘤自己的数据库,在诊断规范化之外,进一步指导我们的患者教育事业,助力黑色素瘤患者早诊早治。 

CSCO理事、北京积水潭医院牛晓辉教授表示随着近期黑色素瘤基础和临床研究的快速发展,黑色素瘤的治疗手段日新月异。本次《白皮书》的发布,希望为广大群众及医务工作者提供一定参考,增强患者对黑色素瘤和基因检测的重视度,提高医生对患者实际需求的关注度,优化临床工作中的系统治疗方案,相信在CSCO患者教育专委会和黑色素瘤专委会的领导下,中国学者必将继续为世界黑色素瘤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美国癌症数据库NCDBhttps://www.npdb.hrsa.gov/index.jsp

[2] Chi Z, Li S, Sheng X, et al. Clinical presentation, histology, and prognoses of malignant melanoma in ethnic Chinese: A study of 522 consecutive cases[J]. BMC Cancer, 2011, 11: 85.


  本文来源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责任编辑:刘耀东 
审核:杨明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详细】
2019防艾专家进校园
2019防艾专家进校园【详细】
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
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详细】

关于我们 】- 【 联系方式 】- 【在线投稿 】- 【 广告服务 】- 【 法律声明 】- 【 】- 【 网站地图 】- 【 留言反馈
河南省卫生厅/主管 医药卫生报社/主办 总部/中国·河南郑州市纬五路47号 aluminum tread plate
业务合作:13674999007 0371-63712922 0371-86101797(工作时间) 技术QQ: 1326701545 35702594
读者QQ群:149218703 站长信箱:yywsb@163.com 最佳分辨率1024×768
 
豫ICP备11008224号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医药卫生报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须注明来源自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