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闭
点击关闭
健康资讯
医药卫生网 > 健康资讯
勿忽视幽门螺杆菌再次感染 摩罗丹提醒治愈后仍需警惕
】【关闭 2021/9/24 16:16:51 |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幽门螺杆菌再次感染,指前一次治疗结束后,药性不够彻底,原始菌株并未真正被根治,只是暂时抑制了其致病活力,导致检验结果出现假阳性。过一段时间,菌株重新繁殖并再次被检出。如果没有产生耐药性,可在四联疗法的基础上联用摩罗丹再次除菌。摩罗丹提醒,定期进行胃部检查、日常生活注意使用公筷公勺、避免幽门螺杆菌感染,才能彻底消除复发。

  身体出现这些异常 小心幽门螺杆菌找上门

  感染幽门螺杆菌后,比较明显的症状之一是食欲不振。这是由于幽门螺杆菌在胃部不断进行破坏,导致胃功能出现异常,肠胃蠕动变得缓慢,消化能力降低,胃口也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而消化能力降低后,营养供应不充足,容易导致营养不良,甚至贫血的出现。如果短时间内食欲下降明显,体重也在不断减轻,需要引起重视,及时去医院检查胃功能。

  除此之外,秦皇岛市第二医院副主任医师张英表示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其释放的尿酶会形成一种碱性的氨,使胃上皮表面pH值升高,干扰了正常的胃酸对胃泌素的反馈作用,胃泌素大量分泌,从而促进胃体壁细胞分泌胃酸增多,高酸状态可诱发胃上皮化生,使局部的血流和激素水平发生改变,容易造成胃部炎症和溃疡,就会出现反酸、烧心等一系列胃部不适症状。

  幽门螺杆菌除了能在胃部存活,还能在口腔里寄生,尤其于牙斑菌中更多。幽门螺杆菌会腐解食物中的蛋白质,分泌出的尿素酶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氨,而氨气有异味,一部分直接通过消化道游离飘出口腔,另一部分则通过血液带至肺泡,通过气体交换呼出,引起口臭。所以平时要保持口腔的洁净,勤刷牙,定期更换牙刷。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正确防治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感染多是因为“病从口入”,常有家族聚集现象。因合餐制的饮食文化,目前我国幽门螺旋杆菌的平均感染率高达59%,儿童的感染率为40%。因而,建议使用公筷公勺的分餐制,更有益于呵护胃健康。

  分餐制,就是将各自用餐的器具分开,每人单独食用一份自己的食物。或是在进餐时,使用公筷公勺盛菜。这种做法是预防、减少幽门螺杆菌交叉感染机会的有效途径。

  有孩子的家庭更应该采取分餐制。较之于成人,儿童的免疫力更低,更容易感染病菌。有的家长会口嚼食物喂孩子,或用嘴巴吹气的方式让食物降温再喂食,这都增加了病菌从口入、交叉感染的风险。分餐制能够最大程度上减少家长与儿童之间唾液的接触,降低幽门螺杆菌的传播率。事实上,分餐制不仅干净卫生,也有助于进行营养搭配和合理控制食量,实现科学膳食。

  

 

  如果检查出幽门螺杆菌相关感染,必须听从医嘱,尽快进行治疗。目前,临床上主要以铋剂+PPI+两种抗生素组成的四联疗法为主,常用铋剂有枸橼酸铋钾颗粒或片剂、胶体果胶铋胶囊等。据《摩罗丹配合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慢性胃炎疗效观察》报告显示,用中药摩罗丹替代铋剂,联合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的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与铋剂标准四联疗效相当,且治疗胃部不适症状的效果更好。

  摩罗丹由百合、茯苓、玄参、泽泻等十八味道地中药组成,按君臣佐使有机结合,配伍严谨,对幽门螺杆菌有抑制作用,从多方面改善大环境或胃内微环境,恢复胃的清润通降、气血流通的正常生理环境,使病变组织逐渐得到改善。在四联疗法的基础上加用摩罗丹,可实现幽门螺杆菌的根除,同时改善胃疼、胃胀、嗳气、烧心、恶心等胃部不适症状。

  养成好习惯,轻松远离幽门螺杆菌,摩罗丹筑起保“胃”健康防线,除菌健脾和胃降逆。


  本文来源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责任编辑:刘耀东 
审核:杨明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详细】
2019防艾专家进校园
2019防艾专家进校园【详细】
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
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详细】

关于我们 】- 【 联系方式 】- 【在线投稿 】- 【 广告服务 】- 【 法律声明 】- 【 】- 【 网站地图 】- 【 留言反馈
河南省卫生厅/主管 医药卫生报社/主办 总部/中国·河南郑州市纬五路47号 aluminum tread plate
业务合作:13674999007 0371-63712922 0371-86101797(工作时间) 技术QQ: 1326701545 35702594
读者QQ群:149218703 站长信箱:yywsb@163.com 最佳分辨率1024×768
 
豫ICP备11008224号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医药卫生报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须注明来源自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