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网 > 卫生健康 > 正文

如何理解我的“拖延症”?

2020-7-24 来源:医药卫生网

(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 王良纯

 

明天,我一定早睡/早起……

明天,我一定去跑步/健身……

明天,我一定要学英语/练字/读书……

明天,我一定开始工作再刷手机/先写作业再出去玩……

“算了算了,今天算了,还是明天吧,明天我一定不拖了。”

还是那熟悉的句式,还是那熟悉的自我劝慰,还是那个一拖再拖的你。

大家都知道“拖延”不好,可是就是改不掉啊。拖延症究竟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总是这么顽固?

(图:拖延01)

 “拖延症”这个词起源于网络,其实它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医疗或心理学诊断术语。拖延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是很常见的,往往是指那些不理性的、主动选择,长期持续的拖延行为。无论大人还是小孩,拖延现象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都十分常见,明明是想做好一件事,却总是拖来拖去,要么匆匆完成,要么不了了之。简而言之,拖延就是大家明明知道推迟是不必要的,甚至会带来不利后果,却还是“毅然决然”选择推迟的行为。

 

 “再看五分钟电视我就开始写作业”“再吃最后一顿火锅就开始锻炼”“再等一次机会我就开始工作”。我们经常有这样的经验,每当我们想要解决“拖延”难题时,往往越是努力尝试依靠意志力克服,越是拖得厉害,拖得严重。而且,每每当我们陷入拖延之中,常常产生这样的幻想:如果我有更多的时间,有更宽裕的条件,更多的人帮我,我一定能更好地完成这项计划。

实际上,我们会发现,通过自我限制、最后期限,我们不仅没有马上投入到原有的计划中,反而看了更久的手机,吃了更多高热量的食物,等待了更久的时间。难道大家的意志力都如此薄弱,不堪诱惑一击吗?

 

对于理解这类问题,美国著名心理学家Erickson提出了以下观点:试图解决问题的努力反而维持了问题,甚至制造了新的问题。也就是说,当我们试图用努力、意志力解决拖延,试图控制自我,一再限制那个拖延的“我”之后,这种努力反而使得拖延的“我”更加想要挣脱束缚、摆脱限制,因此也拖得更“厉害”。

(图:拖延02)

我们一起来看小麦的故事:

12岁的小麦最近总是因为早上起不来床而和妈妈发生矛盾,每天早上不是匆匆忙忙来不及吃早餐就是慌慌张张赶到学校才能勉强不迟到。头一天晚上小麦早早就上床了,当天早上妈妈提前一小时做好饭、帮忙收拾好书包,开始催促小麦起床。妈妈喊了一遍又一遍,眼看离出门只剩10分钟了,小麦终于起来了,急急忙忙穿衣、洗漱、上厕所,勉强踏着铃声被妈妈送到学校。因为“起床拖”,妈妈和小麦谈了很多次,常常批评小麦不能好好把握时间。小麦自己也为此赶到很苦恼,总是感到自责又总是改不掉。

 

早早上床休息,妈妈提前做饭、帮助收拾,早上不断地催促小麦起床,这些都是小麦和妈妈为了改变拖延而付出的努力。恰恰是这些努力——实际上不困,反而因为太早上床,在床上看书、听音乐导致睡着得更晚了;妈妈提前把原本该小麦自己准备的事情都做了,反而让小麦早上可以“安心”再多睡一会儿;到了最后紧急时刻,妈妈总能赶快把小麦送到学校,解决了小麦担心迟到的“后顾之忧”——都让小麦起床的拖延变得更久、更“顽固”。

 

小麦和妈妈该怎么办?

首先,我们先不把拖着起床看做是一个问题,换一个更积极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也许根本不需要提前准备那么早,实际上对小麦而言20分钟左右的时间已经足够,只要能够按时出门,不迟到就可以了。对小麦来说,如果能在20分钟内做完出门前的所有准备,那么就只留给自己截止出门前的20分钟起床就可以了;相应的,妈妈也不需要提前一个小时那么早开始提醒小麦起床,早饭可以先做好,其它时间做妈妈自己的事好了,只在出门前20分钟提醒小麦起床。

其次,妈妈也可以和小麦一起看看拖延这个行为本身带给小麦的意义是什么。也许小麦确实没睡够,需要被调整的是睡觉时间而不是起床时间;也许小麦觉得按时就行,不想提前那么早去学校;也许小麦长大了,想要自己把握时间,不想妈妈继续“控制”自己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拖延是反抗控制再好不过的“武器”了。

 

通过小麦的故事,我们可以发现,缺乏理解和接纳的努力很可能让我们在拖延的时候很焦虑,然后在忙着试图完成拖延的任务和计划时充满悔恨。往往在明白了自己的局限,合理给出限制之下,人们可以爆发出惊人的效率和创造力。人们总是不会无缘无故地拖延的。往往是因为:这件事太困难了,这件事我们其实不想做,或者我们只是下意识地在用拖延来表达我们对这件事的不满。拖延本身并不是问题,我们更需要去理解自己为什么拖延,需要给自己的心理需求一点位置、一点空间,接纳自己的状态。在理解和接纳之后,我们才能获得最大的行动力。

 

审核:朱晓娟 责任编辑:张驰


关于我们 】- 【 联系方式 】- 【在线投稿 】- 【 广告服务 】- 【 法律声明 】- 【 】- 【 网站地图 】- 【 留言反馈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 医药卫生报社/主办 总部/中国·河南郑州市金水东路与博学路交汇处
读者QQ群:149218703 站长信箱:yywsb@163.com  技术QQ:1563296841 1326701545 35702594 

  豫ICP备11010909号-4 公安备案号:41010702002485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医药卫生报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须注明来源自本网站。:::::::::::::::